前幾天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談到了富二代接班的話題。我說:“03到05年前,我一直認為:我的孩子要接管太平洋這么大的企業,不到40歲左右他怎么可能接班呢?但是世易時移,我的想法現在改變了,我覺得我們這代人,很多方面已經跟不上現在的孩子了,我手中的接力棒已經交給兒子嚴昊,他現在正式執掌太平洋建設了”。
關于交班:既酸楚又幸福
我兒子1986年出生,今年26歲,自他接班后,總有人問我,為什么兒子這么年輕就考慮讓他接班太平洋?有這么一段故事。
一次我由貴陽趕著飛南京,參加親戚壽宴,父子二人很巧合地搭乘了同一航班,座位還剛好在一起。見到他時,我心里就在犯嘀咕:集團不是有規定,只允許集團高管乘機坐頭等艙嗎,我坐頭等艙理所當然,他怎么也坐等艙呢?于是,我問他:“你今天怎么坐頭等艙呢?”他說:“我一直坐頭等艙啊!”我說:“集團不是規定只有集團高管才能坐頭等艙嗎?”他告訴我說:“集團的制度是針對弱勢群體的,我是強勢群體,不用執行。”我更加不解了,就問他:“你怎么是強勢群體了?”兒子回答說:“我帶領的公司創造利潤最多。我為什么要執行集團這項規定呢?這明顯不合理。做企業應該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公司產生的利潤不同,自然所享受的待遇也應不同,不能一刀切。”他的這番話對我觸動很大,坐在飛機上我一路都在反思,最后我告訴自己:是時候交班了。
交班的想法,就是通過這次飛機上的“偶遇”得來的。雖然我現在的心態很好,但回想起飛機上的那一剎那,心里還是有一絲酸楚的,但孩子說的是對的,憑什么讓他這個利潤最高的公司董事長也遵守集團的制度啊?這次“偶遇”之后,我跟夫人一直談“交班”的事情,盡管夫人非常反對,但我反復考慮覺得孩子成熟了,具備這個能力了。對我而言,這個產生交班想法的過程可以說是既酸楚又幸福。
我現在經常講:我對兒子嚴昊始終懷有敬畏之情。為什么敬畏?第一、他現在是太平洋的掌門人,任何人,無論是老臣還是長輩,都得“識時務者為俊杰”;第二、孩子確實太優秀了。他18歲就到基層做辦公室副主任,20歲做公司總經理,22歲就做到董事長職位,23歲就擔任大企業的董事長了。兒子是一步步腳踏實地上來的,而不是平步青云接班的,經歷了成長學思行,現在做太平洋一把手不是很從容嗎?第三、我們父子感情很深,從未發生過不愉快的事,甚至一句不愉快的話都沒說過。現在孩子做董事局主席了,我不能盲目干預他,一旦干預,垂簾聽政,我怕會傷了這份父子感情。當然兒子也很敬畏我,我們相互敬畏,彼此都很珍惜這份感情。
關于教育:唯有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師
我的孩子之所以有現在的成就,我想主要源于大學時接受的教育方法和別人不同。嚴昊讀大學時,我送給他三句話:“可聽可不聽的課以后不聽,可做可不做的作業以后不做,能拿到一張文憑就可以了”。孩子聽懂了我這話的含義,大學期間做到了這三點:第一、與老師關系處好;第二、與同學關系處好;第三、順利畢業。
這里并不是教年輕人混文憑,我常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嚴昊念大一時,我就讓他在太平洋下屬企業做辦公室副主任;大二時就做總經理助理、辦公室主任;大三時開始做高管常務副總經理;大四開始做總經理。大學畢業后的第一年擔任公司董事長,第二年便到大型施工企業蘇辰國際集團擔任董事局主席,上任后第一年集團就扭虧為盈。
記得去年兒子上任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之前,他對我說:“爸,我不做太平洋,我就做蘇辰集團,給我五年時間,我能在上海蓋一座中國最高建筑——中國太平洋大廈”。我說:“建一所大廈需要200—300億”。他回答說:“您讓我繼續做這個企業,三年后利潤就能突破百億”。突破百億,這是指年利潤呀,難道這不是能力嗎?
如果大學時讓他死磕書本就完蛋了。我很權威的說:“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要說改變,那只能說把好命改壞了。現在本科生畢業后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還談什么知識改變命運啊?這不是把好孩子讀壞了嗎?如果孩子大學期間死讀書,腦子就成書本思維,逆向思維就沒有了,叛逆的一面也沒有了,還談什么創新創造?創新就是違規,創造就是破壞。大家回顧一下,世界上凡是成為人物的往往都是叛逆的,像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讀書的時候,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加權平均我們不難發現,高學歷的人往往給低學歷的人打工,理性的人往往給感性的人打工,老師最喜歡的孩子最終往往是給老師不喜歡的孩子打工。
我這半輩子不知賺了多少錢,也不知花了多少錢,同樣也不知花了多少不該花的錢,這就是我最大的財富。那么孩子的這個積累“財富”的過程也必須讓他親自經歷體驗。這方面很多家長做不到,戰戰兢兢、唯恐犯錯。在我看來,應該允許孩子犯錯,只要不是致命的錯誤,怕什么呢?我們這代人一次勝利、一次輝煌前行,不知交了多少學費,憑什么不讓孩子交學費?對于孩子的言行,我們應學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我相信只要孩子的本質是好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一定要讓他從失敗的案例中成長、成熟,這個比什么大學教育、父母教育都要好。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必須從有形的書本讀書,走向無形的書本讀書,從有圍墻的教育走向沒有圍墻的教育。我們有條件讓孩子去創業、去實踐,這就是最好的讀書、最好的教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行則殆”。對于現在的孩子,就要提倡“學有度,思無界,行有疆”,放手讓他們大膽前行,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背會走向體會,從知識走向智慧。
傳承三步曲:激情創業從容移交淡定傳承,打造中國十大品牌。
一個家族企業要想建立百年基業,必須經歷由領袖人物打造即掌門人開創,走向職業經理人,再走向富二代的完整周期。也就是企業必須要由領袖激情創業,從容移交經理人,最終才能淡定傳承給子孫,這就是激情成長、從容成熟、淡定成功,從感性引領走向理性回歸。我一手創辦的太平洋建設集團便遵循了這個模式。
2007年,我正式辭去了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的職務。當時考慮再三,決定由職業經理人接管企業。然而如何使這一決定獲得董事會的認可,我當時采用了平穩過渡策略:暫由夫人張云芹接管太平洋出任董事局主席一職,由職業經理人出任總裁一職。待大家對職業經理人認可后,夫人便退位至監事會主席,由職業經理人正式出任董事局主席。這期間,兒子便在集團下屬企業歷練學習。
2011年,兒子所帶領的太平洋建設第二集團——蘇辰集團,在太平洋五大集團年度總結大會上,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其年度業績位居太平洋五大集團首位。至此,兒子由激情成長走向了從容成熟。與此同時,職業經理人業已圓滿完成了企業平穩過渡的使命。
于是2011年11月13日,在兒子的婚禮現場,作為父親,我送給了兒子三份特殊的結婚禮物:第一份是贈予他們夫妻“昊雯連理,升騰輝煌,家國利名,慧慈和暢,四愛四求,黃浦起航”的結婚祝福;第二份是邀請到知名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埃德蒙得·菲爾普斯夫婦擔任婚禮證婚人,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愛爾蘭前總理伯蒂·埃亨、紐約前市長魯迪·朱利安尼、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溫斯頓·霍華德擔任婚禮見證人;第三份是最大的,我認為也是給兒子最好的禮物——正式任命兒子出任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由他承擔起這份家國重任。
就這樣,從當初我的領袖激情創業,到后來的職業經理人管理,再到現在兒子嚴昊的接管,太平洋順利完成了傳承三步曲。
當然,家族企業順利完成“激情創業,從容移交,淡定傳承”這三步,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這需要掌門人看得透、想得開、放得下,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并對企業領導人的角色清晰、定位明確、能者居之,正所謂感性激情掀巨浪,理性從容挽狂瀾,敢于否定、勇于創新、善于善敗、樂于取舍、成于歸零,才能讓企業在不斷的劣汰、優升、裂變中不斷地走出異常,超越超常,回歸正常。
現在兒子是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他做任何決策我都不干預,他若不知道的會問我,那時我就給他當好顧問,若不問我,我是不顧也不問。我們這一代人因為經歷了短缺經濟時代,有時候手腳還是放不開,不像現在他們這一代年輕人,手腳真的是耍的開。兒子結婚時我題給他的那副“愛家愛國多愛人少愛己,求利求名多求己少求人”的對聯便是我對他接班以后的寄語。相信太平洋建設由他傳承,將做得更好,太平洋的未來將更加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