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最近某媒體組織的企業家年會活動上獲得了全場最多的掌聲。那時距離小米正式完成第二輪11億美元融資還有幾天,現在融資完成,小米估值450億美元,甚至1000億美元。
記得那天雷軍去得并不早,大會開始后一個小時后才姍姍來到,大概估摸著自己上臺演講時間。“雷布斯”的臺風無疑是好的,大講小米的創業經歷和成功經驗之外,也豪氣干云的推銷了自己投資的幾家公司,包括空氣凈化機、二手車電商等等,強調著靠著復制小米模式,分分鐘這些企業就能做到世界第一。
有著將剛剛組建5年的小米公司,帶出估值450億甚至1000億美元的底氣——450億美元已經能把小米送上世界上最高估值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頂級軍團里;即使是和硅谷的車庫小子們相比,從這一點上來說,小米也并不遜色。
那頭風口上的“豬”,不經意間,已經漲成龐然大物。大到“世界第一”的帽子已經可以在雷氏作坊里批發生產的地步。
臺下的聽眾不少聽得如癡如醉、熱血沸騰,爆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熱烈掌聲。而這一情景,即使早一年發生,觀眾的反應也會是狐疑多過認可或者說鼓勵。但是,就在2014年,世界王者的巔峰對中國企業而言,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阿里巴巴的紐約上市,當然是首屈一指的里程碑。所謂美國股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阿里上市獲全球矚目,其超過2000億美元的市值在互聯網公司里僅次于谷歌,至于臉書、雅虎、亞馬遜都成了仰望阿里的小弟。
萬達商業地產也在香港上市,所謂亞洲第三富豪對王健林而言倒沒什么稀奇,但是其標榜的以規模論,已是世界第二大不動產公司的名號,并還在迅速擴張,已經劍指世界第一寶座的美國西蒙公司。
中國海外投資的規模已經越來越大。萬達三年前突襲好萊塢,2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集團,之后全球布局越來越遍地開花:英國地標、芝加哥地標、西班牙地標。除了世界第一的不動產公司外,世界第一的文化產業公司也是王健林奮斗的旗號。
萬達之外,綠地、SOHO、碧桂園等房地產大佬也都在國際市場上各試牛刀(微博)。復星集團瞄準國內消費升級的機會也早已在做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布局。今年,黑馬一般的安邦保險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地標華爾道夫酒店,要是換在早些年特定的政治背景下,那簡直就是紅星照耀“美帝國”心臟的壯舉。
而這一輪中國企業的全球進軍步伐,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主角不再是國字頭的大型資源型企業,驅動力已由國家戰略需要轉向市場戰略需要。消費服務的第三產業企業的風頭已經高過制造業企業,而他們競爭的舞臺也不再局限于亞非拉區域,而是直接在歐美核心市場上登堂入室。
“中國山寨”也正在向“中國創新”轉變。曾有硅谷英杰論述過:模仿并不是問題,新生事物初期,都需要模仿,但中國企業限制自己的關鍵在于,他們模仿谷歌,卻只是想做中國的谷歌,而不是說要去做世界的谷歌。
而今,當馬云說阿里要幫助美國小企業賣向全球,當微信說自己是臉書和推特的結合時,中國企業反哺世界創新的步伐終于邁開了。
當然,我們的雷軍現在還只是“雷布斯”,后者的名頭似乎比前者更響亮,也還偏好“米斯拉”這樣的名字沾一下特斯拉的光。但終有一天,會有一批中國名字被世界記住,不因為他們沾任何人的光,而只因為他們自己。而那時的世界第一,我們需要更多的里子,而不只是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