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小米、樂視相互大打擂臺賽,最終法院判決小米侵僅,賠付15元給樂視。事情的起原是樂視以侵犯信息網絡傳播為由起訴ICNTV與小米等等的責任方,賠付相關侵權的問題。而在這場侵權案中,ICNTV以“駝鳥”的姿勢繼續不出聲,而小米最終成為落敗的一方。下邊我們就去了解一下小米與樂視、ICNTV的那些事兒。
由以上的供詞來看,兩家互聯網電視巨頭大打擂臺賽,顯然樂視成為最終的大贏家,不僅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讓自己的口碑和名聲更好。小米跟ICNTV合作,為何最賠付的卻是小米,而ICNTV卻能置身事外呢?

那么侵權何來?那是因為ICNTV作為互聯網內容服務機構,在為小米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集成了不該集成的內容。也就是說,小米是被動的,頂多負有一定連帶責任,不能說它直接侵權,這是明擺的事。
但是,到了樂視口中,就成了小米直接侵犯它的權益,昨天官方回應中,甚至都不提ICNTV才是主要責任方。筆者認為,CNTV因為有央視的背景,有“大老板”支持,終端廠家巴不得去巴結它,如今,小米和ICNTV共同合作,人家樂視反過來告小米的侵權責任,這不正是“人家是權貴,不敢告”嗎?
聰明的ICNTV把牌照授予第三方
ICNTV作為牌照方,它的內容資源,除了時政、政經、體育、部分娛樂等有限類別外,在互聯網電視用戶口中,是缺少核心競爭力的。由于互聯網電視終端不能直播觀看,很多內容只不過是互聯網DVD的瀏覽模式,這樣就更是削弱了ICNTV的內容競爭力。
而ICNT V通過跟小米合作,牌照發放給第三方,一旦有什么侵權事故,就能把關系脫得一干二凈。其次,就是它有央視大背景的支持,其他終端廠商都擔心央視不發放牌照,因此,更不敢貿然造ICNTV;再有一點就是樂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小米,小米是它線上營銷的勁敵,尤其是小米進入互聯網電視市場后,相方的“火藥味”則更濃了。通過侵權事件,樂視成為最大的贏家,不僅贏得官司,還讓名聲再響一次,而ICNTV以“駝鳥”姿勢,不表達,顯然,它才是最終的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