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對于今年旺季市場寄予更多期待和希望的空調廠商,已經感覺有點麻煩了。因為市場的走勢和用戶的需求,以及競爭格局的變化,充滿未知并疊加復雜后,讓不少空調廠商擔心,即使未來高溫天氣出現,空調也可能賣不動了。
過去30多年以來,對于中國空調企業的發展和經營危局來說,沒有一場高溫是化解不了的。如果一場不夠,那就持續多場高溫。比如說,過去2年間,異常極端的高溫天氣出現,就讓空調企業和商家在家電市場上可以“獨樂樂”。
不過讓所有空調廠商都沒有想到的是,進入2024年以來,不只是高溫天氣沒有出現,而且珠三角一帶持續的陰雨、大雨和暴雨天氣,讓不少空調廠商的內心被澆的“透心涼”;更讓人擔心的是,即便提前入夏10多天的北方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出現空調熱銷的局面,只是局部市場略強。
這還是在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在3月實施之后,主要空調廠商層層補貼發力之下,空調在零售市場、工程市場仍然沒有出現批量性走俏現象。就連美的、格力、海爾等龍頭企業,也沒什么高招大招可以拋出來,只能想辦法通過渠道、市場、產品、價格等多方發力,一步步緊逼、一天天緊盯。
那么,空調市場今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高溫天氣還能拯救今年的空調廠商嗎?空調市場今年的局面到底又有多么復雜?
市場的裂變
在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空調專業委員會2024年工作會議上,協會信息咨詢部陳劍波對2024年空調行業分析中介紹:今年第一季度空調產量達到6878萬臺,同比增長16.5%,但內銷零售額同比增幅不足4%。內銷出貨量激增和零售量承壓的對比情況十分明顯。
也就是說,空調企業的產量增長幅度,是內銷零售量增幅的4倍。即使是扣除外銷出口的因素,至少從內銷維度來看,空調工廠出貨量,到空調經銷商出貨量,至少有一大半以上堆積在倉庫之中,并沒有進入用戶的家中。
GFK中怡康數據顯示:2024年前4個月,中國家用空調零售量、零售額規模分別為1588萬臺、5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7%、1.5%。奧維云網數據:5月家用空調內銷市場排產1390萬臺,較去年同期產量同比增長10%。6月家用空調 內銷市場排產1192萬臺,同比增長4.9%。
讓很多商家,甚至家電企業不了解,甚至不能理解的是:一邊是,空調零售量、用戶需求并未出現大幅增長;另一邊卻是,空調企業的產量、出貨量卻在持續增長;除了來自海外市場的訂單之外,國內市場上的大量排長增長和庫存增加,難道真能通過6、7月份的暴熱天氣拉動嗎?
萬一無法實現,眾多空調廠商如何應對高水位的庫存、低周轉的資金和緊繃的現金流? 躺平是肯定不現實的。
空調的慣性
30多年以來,中國空調產業的企業和商家,均已經形成了發展的慣性,以及經營思維的固定模式,由此也產生了空調的周期規律。具體來看,有三個特點。
一是天氣。靠天吃飯,是空調廠商的宿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運氣好壞差異。過去30多年以來,空調在中國市場上只要出現高溫天氣就一定熱賣、大賣、好賣。沒啥好多說的。
二是政策。當年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財政補貼,讓空調加速從城市向農村市場拓展,打開了規模化擴張的空間;現在,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再次出手,加快城市和農村的空調煥新,盤活存量市場并打開空調新通道。
三是周期。空調市場自身有周期性規律,一般是“大小年”交替,即2年小年1年大年,中間可能會存在1年左右的誤差,但最近20年以來差異普遍較小。最近五年(2019年至2023年)空調市場,就出現較為意外的周期,即“3年小年2年大年”周期,這意味著2024年充滿未知,難說是大年或小年。
市場的變數
已經進入銷售旺季的空調市場,卻讓不少的企業和商家很失望。雖然線上網店出貨還不錯,但線下實體店真的是生意慘淡。原因在于,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和消費,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行業和產品。相對于前些年,最近2年間空調市場的變數,其實很多,而且頻繁且密集。
首先,還是消費的信心問題。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不是沒有錢換新家電;也不是沒有追求不去換智能或精品家電,而是最近幾年的市場動蕩和沖擊之下,很多家庭對于收入的穩定性和增長性產生擔憂。特別是全球性的經濟動蕩,以及房地產賺錢時代的結束,更讓眾多家庭和用戶選擇了“保守謹慎”策略,不輕易出手買東西了。
其次,是政策的效果快速衰退。從今年3月政策推出,4月部分企業落地,5月全面鋪開,對于空調等家電市場的整體刺激和拉動作用式微。主要原因是這一輪的政策缺乏配套的財政補貼,同時整體的購買需求減弱,最終讓市場遭遇了多重打擊。
再者,是市場競爭內卷。目前無論是美的、格力等大企業,還是百余家的小企業,都在一線市場上內卷和混戰,而且存在著為了銷售不擇手段,能效虛標還是小事,用料以次充好、配置減少等等,造成了很多產品銷售價低于成本價。品質性能皆令人擔憂。
最終,這也引發了今年以來空調市場前所未見的困局和困境:暴雨不斷的華南市場躺平、溫度走高的北方市場低迷,以舊換新政策加碼也不行,因為用戶消費信心低迷,空調市場就是一個狀態:任你各種手段怎么搞,產品就是賣不動。
復雜的背后
今年的家電市場,空調所面臨的局面將是最復雜的,沒有之一。空調的復雜性,不只是在于外部天氣的動蕩不確定性,比如洪澇災害的突發;同時存在于用戶需求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經歷過去2年的逆勢增長之后今年的空間和動力是否會回調;再者,就是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的收縮等。
當然,今年的市場對于空調廠商來說,仍然有一定的確定性。那就是,在家電行業的所有大品類中,空調是唯一基本盤很穩,不會出現大跌但肯定很也難大漲。這或許正是今年以來,一大批空調企業的排產量持續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但是,幾乎所有空調企業的月度回款額,都呈現逐月下滑的走勢。非常尷尬,卻又無奈。
不過,在家電圈看來,空調的剛性需求,最近幾年以來,包括自然更新和新裝、換裝、補購等,均保持著較為穩定的需求規模,一家多臺空調是常態,一家換新空調多臺也將是常態。而且,在沒有替代品出現之前,空調市場至少還能保持5年以上的活躍期和上升空間。
空調市場的確定性機會,背后還是空調市場的經營復雜性和競爭的多變性。在家電圈看來,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過去幾年一直沒有在價格上出手的頭部大企業們,一旦在接下來的市場上通過多品牌、渠道定制、多區域的價格亮劍,必然會帶來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經營受困。
所謂的復雜性,對于空調企業來說,就是這種情況存在多變,可能晚發生,也可能隨時發生,但不會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