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今年年初傳出將被阿里巴巴收購的大潤發,隨著高鑫零售11月20日早間的一則公告,宣布此前的“緋聞”成真。根據公告顯示,阿里巴巴集團、歐尚零售、潤泰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以224億港元,間接和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高鑫零售在國內市場運營大潤發、歐尚的零售業務,據公開信息顯示,公司目前占據可觀的行業份額。基于此,此次合作被外界解讀為,行業發展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而多家券商也紛紛發布研報,肯定了阿里巴巴入股對高鑫零售的正面影響,并調高目標價。高層人員變動方面,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將繼續執掌大潤發,并帶領原有高管團隊,充分融合線上線下優勢。
對于阿里巴巴的此次入股,援引媒體公開報道可知,合作將以大數據和商業互聯網化為核心,通過全面數字化完成“人、貨、場”的重構和升級。新的戰略聯盟將融合企業的資源,賦能高鑫零售借力阿里巴巴的數字生態系統,推進門店數字化,并將新零售解決方案應用于高鑫門店,包括線上線下一體化、現代物流及個性化的消費者體驗。
不過,對于這次的合作,資深觀察人士房煜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未來最大的變數,可能是飛牛網的去留問題。
房煜認為,在阿里收購的線下零售資產中,大潤發的布局是最完整的一個,但是,大潤發過去五年中犯的最大錯誤,是把所有時間押在了飛牛網上,“飛牛網聚焦華東區域,如果選擇的聚焦點是在產品,而非是在區域上,可能結果會有不同。”對于此次合作后,飛牛網資源如何整合的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向公司方面咨詢,對方未予置評。
對于目前大潤發碰到的問題,房煜解釋,這是傳統大賣場的“通病”,“服務客群、響應速度、服務社區的能力在弱化,現代零售業的特征是社區的服務能力,傳統大賣場的門店對此有所欠缺。”而大潤發由于過度集中精力在飛牛網上,企業失去了改造大潤發的五年寶貴時間。基于這些考慮,“飛牛網在未來淡出的可能性極高,同時說明,傳統零售商自建電商平臺,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從行業情況來看,在傳統賣場的改造過程中,有一部分企業選擇了建立便利店,以補齊社區服務能力的短板。
此前不久,大潤發飛牛網聯席CFO袁彬公開提出,“要開10000家飛牛便利店,雙品牌輸出;另外招募10000個城鎮代理,服務百萬零售店。預計初級階段,每家門店周邊半徑20公里至30公里之內,可以覆蓋30家飛牛便利,配備30名城鎮代理。”而依托大潤發賣場,可以輻射這些飛牛便利店。
但是,房煜觀察到,傳統的大賣場和便利店,“供應鏈的邏輯不同,傳統賣場大批量的采購和供應周期的特征,和便利店不同。目前大賣場轉做便利店的,目前也沒有看到特別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