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滴滴出行總裁柳青
10月16日晚間消息,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近日接受了美國公共電視節目《查理·羅斯訪談(Charlie Rose Show)》的采訪,她透露,目前滴滴每天完成2500萬單,在高峰時間段,每秒完成600個訂單,而這背后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背后支撐。她認為,科技創新已經極大的改變了中國。
滴滴每日完成2500萬單 背后是技術支撐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利用是解決城市問題和挑戰的重要工具。”柳青在回答查理·羅斯提問時說。在她看來,未來的城市應當以人為中心,而不是圍繞停車場和汽車來建設。因此,滴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來實現這樣的目標。
“人工智能聽起來是個大概念,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已經在幫助人們更好地出行”,柳青說,當下滴滴正在運用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訓練供需預測系統,能夠預測未來20分鐘內城市每個角落的供需情況并提前調度,及時為每位乘客匹配最合適的車輛。據她介紹,當下滴滴每天完成2500萬單,在高峰時間段,每秒完成600個訂單,每個訂單背后是數百萬次的計算,“技術確實在幫助更多的人、更快地打到車,這也是人工智能令人驚艷的一面。”
事實上,除了不斷提升自身的效率和服務,滴滴還與中國20余座城市展開合作,攜手解決擁堵---基于滴滴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重新設計了信號燈系統、車道系統等。以濟南為例,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滴滴就幫助讓擁堵時間減少了20%。
柳青認為,成為技術革新者和開放合作,二者之間沒有根本矛盾。在她看來,移動出行行業還非常年輕,行業進步的速度要比監管的步伐更快,期間也需要與盡可能多地與外界合作,否則行業就將不可持續。滴滴目前還在全球出行領域進行布局,已投資全球前七大本地出行企業。
科技創新已經極大地改變中國
在訪談中,查理·羅斯與柳青還談起全球創新的話題。查理·羅斯表示,很多美國人還存有成見認為美國是創新霸主,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但如今中國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模仿,中國是否變得更具有創新性?”
“我深深相信中國的創新力量,科技創新已經極大地改變中國。中國很大,人們有多樣化的需求,有充足的市場和空間驅動創新,一些真正的創新也正在從這里涌現,滴滴在行業中實現的很多創新也是例子”,柳青回答道。在她看來,科技創新正在詮釋未來,“不止是在中國,在東南亞,在巴西,在這些蓬勃的新興市場,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創新來自于全球各地,而不是僅出自某個國家。”
期間柳青還分享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她和同事實際體驗滴滴司機工作時,曾遇到過一個大學生乘客。這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習慣了打車,習慣什么東西都從網上買,他雖然沒有信用卡,但會使用阿里和騰訊的信用支付系統。“這就是中國新的一代,科技正在賦能他們,讓他們去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柳青坦言, 技術毫無疑問正在變革中國,小的時候在北京路上還能見到騾子和馬,當時這些都是交通的一部分,但現在北京已經是個現代化的城市,人們甚至已經很少使用錢包,移動支付無處不在,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變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