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伊利副總裁張軼鵬。
北京7月6日網絡謠言的盛行成為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的頑疾,食品謠言不僅嚴重影響消費信心,干擾政府監管,也使整個行業面臨難以挽回的損失。7月6日,2017中國食品辟謠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談到如何治理網絡謠言,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表示,面對謠言,所有企業都應當積極行動,主動承擔自身責任。
“在我看來,謠言的產生、公眾對謠言的誤信,從側面反映了消費者信心不足以及消費信息的不對稱。這值得我們企業重視與反思。”張軼鵬表示,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整體處于歷史最好水平。但食品謠言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整個食品行業的聲譽,損害了公眾利益。面對這種局面,企業應開展一系列措施,積極參與到治謠、防謠的工作中來。
針對泛濫的食品謠言,伊利方面積極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張軼鵬介紹,首先,企業力求增進內功,扎實做好食品安全的本分工作。“品質是贏得消費者信賴的基石,“對伊利來說,‘伊利即品質’是我們始終堅守的企業信條。”據了解,伊利通過建立貫穿于全產業鏈的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并對其持續升級,不斷夯實品質基礎。去年,有超過11.4億消費者購買了伊利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高度信任。
“其次,增進消費者對自身品牌以及整個行業的認知。每個企業應從自身做起,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肩負起中國品牌守護者的責任,鞏固中國食品品牌與食品行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張軼鵬表示,近年來,伊利攜手百度,共同推進乳業全球產業鏈的全景化和智能化。“迄今為止已經讓逾一億消費者見證了伊利產品的生產過程,讓公眾正視食品企業的信心以及食品行業的品質進步。”
加大科普宣傳的力度,是讓知識跑在謠言前面的有效方法之一。據了解,伊利在前不久的世界牛奶日,啟動了“活力萬家 健康中國 —— 伊利‘一杯牛奶’行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營養常識、健康生活方式傳遞給消費者。張軼鵬表示:“科學知識是抵御食品謠言的利器。我們企業可以立足本行業,通過定期開展科普活動,提升公眾辨識謠言的能力。”
“我們企業要及時發聲、敢于發聲,及時向消費者傳遞正確的信息,擊破謠言,以正視聽。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夠有效遏制謠言的傳播,也確保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張軼鵬說。
會議當天,中國食品謠言智能預警處理平臺正式上線。“中國食品謠言智能預警處理平臺上線,體現了各界共同治理食品謠言的決心,相信該平臺將在食品謠言治理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張軼鵬最后表示,治理食品謠言,需要政府、媒體、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支持。伊利愿意在政府的領導下、媒體的支持下,與眾多食品企業一道,做好食品安全保障,推進謠言治理,為行業健康發展奉獻出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