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毅表示,從我國奶業產業現狀來看,既存在產能過剩,又存在供應不足的問題。三元從自身切入找到了改革的三個突破口:
一是結構調整。近幾年三元在產品結構上加大了調整力度,特別是加大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和供應,業務增長勢頭良好,企業增效明顯。另外,針對消費需求的變化,三元研發了個性化高端產品,未來還要繼續在結構調整中加大力度,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二是轉型升級。三元對乳制品生產的質量控制一直在不斷地升級。從1998年開始施行檢驗檢測,2002年又做了全過程的控制,2006年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品質控制,在檢驗檢測全過程控制的基礎上,加強了風險管控,對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都做到了可追溯;
三是提質增效。“提質增效的關鍵在于提質,而提質的關鍵在于提升企業的生產經營要素”,常毅說,現代經濟賦予了“人財物產供銷”這些企業生產經營要素新的內涵,未來,“人”要復合化,“財”要金融化,“物”要個性化,“產”要柔性化,“供”要靈活化,“銷”要網絡化。
面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如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常毅認為,要在創新上發力,創新生產出符合中國人特質的產品;要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出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據常毅介紹,三元于2014年成立國家母嬰乳品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國母嬰營養健康研究,同時在六個省市進行了相關的檢測,取得了較為全面的樣本,建立起了母嬰數據庫。這些檢驗檢測數據和研發的結果都被應用到新產品中,生產出的乳制品更符合中國人。未來,三元將會在嬰幼兒奶粉和乳品的創新上發力,為消費者奉獻更多的創新成果。
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同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還要厚植工匠文化。在談及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時,常毅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就是強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時間”“極致”和“文化”,這其中,“時間”指傳承;“極致”是指工作要做到極致,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的“精神”就是文化的內涵。在常毅看來,三元的企業文化強調忠誠和責任:黨員忠誠于誓言,員工忠誠于崗位,干部忠誠于職責,班子忠誠于事業,人人忠誠于三元,三元忠誠于社會。常毅同時表示,三元的品牌語是“良心、愛心、責任心”,“有愛、有緣、有三元”,有良心才能有愛,有愛心才能結緣,負責任才能成就好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