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陶瓷業,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峨眉山雙福鎮,專業做磚15年,如今已從一家年產銷不足千萬的小型瓷磚廠,發展為年產銷達6個億的大型瓷磚集團。12月9日,金陶瓷業2016年春季新品發布會暨跨國年會啟動儀式在峨眉山華生酒店隆重開幕,十大新品驚艷亮相,700余人見證產品品質。活動結束后,新浪家居記者有幸采訪到金陶瓷業副總經理饒純剛先生,圍繞2015年企業、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戰略規劃等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行業“危機”暗藏發展“機遇”
2015年,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地產行業政策不斷調控,但樓市低迷現狀仍未得到全面改善,整個家居建材市場并不好過。各種“停產、倒閉、離職”等風聲不絕于耳,不少業內人士用“寒冬”來形容2015年的發展。對于行業發展現狀,作為金陶瓷業的副總經理,主管公司5個品牌營銷工作的饒純剛,他將如何看待?
“就瓷磚行業而言,今年整體不如前幾年,部分中小企業壓力較大,甚至面臨倒閉困境。”針對行業現狀,具有8年陶瓷行業經驗的饒純剛與眾多業內人士保持一致看法。“若用一個詞描述2015年陶瓷行業發展現狀,‘危機’二字最為恰當。”
那么,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除了業內人士提到的受上行房地產行業影響外,瓷磚行業是否存在自身的發展痼疾?在饒純剛看來,近年來,瓷磚行業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產品缺乏創新,很難滿足消費日益升級的個性化需求;另外,瓷磚屬于“低頻次”產品,部分企業盲目跟風,導致產能過剩,阻礙行業良性發展。
“但危機暗藏機遇,優勝略汰是每個行業的自然法則,要想活下去,必須不斷創新。”饒純剛認為,“危機”對于整個行業而言,并不一定是壞事,換個角度想,反而是蘊藏機遇。“危機”是促進企業創新的一副催化劑,在行業“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中,能力差、同質性強、創新能力弱的企業必將被淘汰。經歷“危機”洗禮之后,最終沉淀下來的企業,必然是實力強、順應市場需求、受消費者青睞的企業。如此一來,“危機”反而利于肅清行業痼疾,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2015年,金陶從優秀邁向卓越
2015年,陶瓷市場風云變幻,一批企業倒掉,也有企業在風雨中涅槃。作為四川陶瓷行業的典型代表之一,金陶瓷業2015年整體的發展狀況如何?
談到2015年一整年的發展狀況,饒純剛顯得十分從容和淡定。他堅定地用“從優秀走向卓越”來總結金陶瓷業一年的發展。饒純剛告訴新浪家居記者:“金陶瓷業2015年整體發展向好,就產品出庫量而言,呈逆勢增長趨勢,較去年凈增達10%以上。”
企業之于市場,猶如種子之于田地。在同樣的土壤中,有的種子窒息死亡,有的種子生根發芽。顯然,金陶瓷業屬于后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促進金陶瓷業逆勢增長?據饒純剛介紹,今天的成就與口碑,得益于金陶瓷業15年的行業沉淀,離不開金陶雄厚的資金實力、精準的市場定位以及領先的技術創新為依托。“面對日新月薪的市場,我們知道消費者和商家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饒純剛如是說。
“不論市場如何變幻,時代如何變遷,產品品質都是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饒純剛強調。為提升產品品質,金陶瓷業投入近6000萬,堅持不懈8個月,對6條生產線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而“噴墨拋光磚”、“金剛微晶石”、“超晶鏡面內墻磚”等十大新品的成功發布,是對2015年金陶瓷業在產品結構優化調整、產品品質全面升級工作劃上了完美句號,也標志著金陶瓷業對產品的推進進入了更加穩健、成熟的階段,同時預示著金陶瓷業將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新的挑戰。
產品奠定江湖,創新引領未來
面對接下來的挑戰,饒純剛表示信心十足:“未來,千變萬化,一成不變只能坐以待斃,不斷求新求變才是王道!”
深耕行業8年,從業務員出身的饒純剛,十分清楚經銷商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就消費者而言,80、90后已成主流消費人群,他們更加追求個性化、更加注重品味、更加看重品牌;同時他們也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對互聯網有著油然而生的親近感。”
思路決定出路,戰略決定高度。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以及互聯網思維的沖擊和影響,使得商場如戰場。針對接下來的“棋局”,饒純剛在新品發布會上發表了題為《產品奠定江湖》的精彩演講,圍繞“產品”提出“固定推新”與“下沉終端”的戰略布局。即把“每6個月的固定周期推新”作為金陶瓷業的長期固定策略,并將營銷重心進一步下沉到終端。
推新易,除舊難。在饒純剛看來,新品的推出,意味著新機會也意味著風險,消費者需要一個認識和接受過程,而廠家要做的就是拿出實力和決心,真正做到新品“不推則已,推必精品”。“下沉終端”則是在品牌戰略、推廣形式、強力培訓三個方面加大力度。其中包含了擁抱互聯網,運用新媒體新工具進行品牌推廣、產品營銷、開展活動等;另外,引進頂級的建材培訓機構,對內部員工進行定期、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培訓、營銷技術培訓以及互聯網思維的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