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青島啤酒與三得利的合作是互補雙贏的合作,也是青島啤酒搶占華東市場的一大戰略,而三得利的行為也顯示出外資在國內市場的窘態
■ 本報記者 夏芳
伴隨著啤酒銷售旺季的到來,啤酒行業的競爭也在加劇。著名啤酒品牌其中,外資啤酒在國內的發展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昨日,青島啤酒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三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得利”)簽訂協議,雙方將各自在上海以及江蘇的業務組建成兩家合資公司,各持股50%。而讓雙方牽手的原因則是為了利益最大化。
青島啤酒董秘張瑞祥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公司與三得利合作可以說是為了改變華東市場局面,協同效應下的一種合作。”
搶占華東市場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的啤酒企業對外擴張的步伐一直在加大,并且形成了以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在內的4大啤酒巨頭的市場格局。如今,青島啤酒與三得利啤酒的合作為其占領華東市場搶先了一步。
根據青島啤酒公告顯示,該公司與三得利中國將各自在上海市及江蘇省全域的目標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重組整合到兩家合資公司,包括一家事業合資公司和一家銷售合資公司。
其中,事業公司以青島啤酒的全資附屬公司松江公司作為平臺,并由該公司以13.36億元受讓三得利中國下屬的三得利上海、昆山、江蘇、三得利光明等公司相關事業目標公司股權,另外,三得利中國向松江公司現金增資13.5億元,取得該公司50%股權,而青島啤酒將向松江公司提供13.4億委托貸款,用于支付上述股權收購款項。
青島啤酒如此大手筆的動作,在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看來,青島啤酒與三得利合作意在超越華潤雪花,成為國內最大啤酒企業。
資料顯示,青島啤酒2011年啤酒銷售量為715萬千升,約占中國14%的市場份額,排名行業第二,排名第一的是華潤雪花啤酒,約占市場份額21%。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一家啤酒企業擴大到一定量級時,要想趕超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啤酒營銷專家方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青島啤酒與三得利的合作是基于雙方這個時期的需求做出的合作,上海和江蘇兩地又是啤酒商家的必爭之地,雙方的合作可以加強上海和江蘇兩地的銷售渠道,而三得利可以彌補在國內市場的短板。”
而在酒營銷專家張學良看來,啤酒行業處于整合的后期,四大巨頭目前面臨的對象基本上都是各區域的強勢品牌,區域戰將更加激勵。
外資啤酒在華遇尷尬
其實,青島啤酒與外資啤酒企業的合作模式在國內市場上并非個案。
早有煙臺啤酒與日本朝日啤酒的合作,雙方可以說是共贏。如今,青島啤酒與三得利合作建立合資公司,為青島啤酒進軍華東市場做好了鋪墊。
“目前只是一個合作平臺的建立,具體的合作內容要等股東大會通過后再定,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什么都不好說。”董秘張瑞祥對記者表示。
在方剛看來,大家認可了朝日與煙臺啤酒的合作模式,因此,青島啤酒與三得利的合作,雙方只要本著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合作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發生。
張學良對記者表示,從市場競爭層面來看,現在的競爭主要在巨頭之間、巨頭與區域強勢品牌之間展開,但下一階段的競爭已經非常明朗,那就是在四大巨頭之間展開,青島啤酒的此次合作方式能很好的彌補自己在華東地區的短板,是贏得未來競爭的一招“妙棋”。
而事實上,三得利中國擬進入事業合資公司和銷售合資公司的目標子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態。
據青島啤酒公告顯示,三得利擬裝進事業合資公司的目標子公司2010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544萬元,2011年虧損額降為32萬元。而擬裝進銷售合資公司的目標子公司2010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12967萬元,2011年虧損額增加為17320萬元。也就是說,三得利的日子并不好過。
方剛表示,三得利與青島啤酒的合作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在國內的經營并不樂觀。同樣,其他的外資啤酒在國內的發展也遇到了不同的困難。“隨著國內啤酒巨頭競爭格局的敲定,未來的市場上兼并收購還將繼續,外資啤酒對國內幾大啤酒的擴張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除百威英博外,其他外資啤酒企業的銷售一直在萎縮,包括金威啤酒在內的多家外資企業都有意向將公司賣出,如今,三得利又與青島啤酒合作,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外資啤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跡象。”
歡迎轉載分享本文“三得利“傍上”青島啤酒 外資啤酒在華遇尷尬”,轉載時請保留文章版權來源網址中國十大品牌網啤酒品牌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