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文化作為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時代變遷的寫照,也是社會文化和審美流向的反映。舊時客廳擺設講“禮”,坐分長幼尊卑。
60后沈寶宏還記得童年時的客廳,中堂一張方桌,左右一把圈椅,只有長者能坐。年幼的他因調皮與好奇,試坐不該坐的椅子,因此被父親訓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電視為中心布置的客廳模式走進中國家庭。
70后高揚記得兒時在農村爺爺家,十幾戶人家圍觀同一臺電視。那時電視信號不穩定,經常冒雪花,但并不妨礙人們觀看的熱情。
00后徐珉蔚曾經很費解,家中客廳并不大,為何父母還要擺上沙發-茶幾-電視柜。后來她到外地求學,漂泊在不同的住所,再次回到家中也換上更大的房子,陌生感一下涌上心頭。直到家人又在沙發-茶幾-電視柜組合而成的空間中閑談,她才突然明白這樣的客廳搭配帶來的歸屬感。
客廳遑論大小,都是幸福的能量場。
70后戴昆兒時住在大學教工宿舍里,老式筒子樓里的空間沒有詳細的功能劃分,每間屋子都放著床與書桌,一到晚上大人小孩圍桌而坐,有人讀書有人寫作業,其樂融融。越是尋常,越能溫暖余生。
很多人在中年以后才明白的道理,00后何淼興已經了悟。
在她的理解里,客廳就像小小的避世之地,而沙發是一個有溫度的擁抱。說起周末午后,一大家子在客廳里看電影,她的描述就像一幅畫:陽光從窗簾縫隙中鉆出一縷,照射在米色地板上。大家或坐或窩在沙發上,茶幾上剛洗好的葡萄,掛著晶瑩水珠光澤閃爍。
客廳,能養育人的心智。
80后袁媛小時候的家,客廳跟臥室只有一個木板隔墻,隔墻上開了一個小窗,小窗邊放著一臺電風扇。當人在客廳,風扇就往客廳里吹,當人在臥室,就把風扇轉過頭往臥室吹。自由切換的空間與情景,在她成為設計師以后,內化成獨特的理念。同樣在客廳得到設計啟迪的,還有今年剛滿24歲的陳思雨。她是一個妥妥的貓奴,甜蜜與苦惱并存的是,貓兒總愛把沙發抓撓成“戰損風”。偶然一次,她把一塊絲絨布搭在沙發靠背上,貓兒竟然避開不再停留。這令她感到驚奇,對材料的設計與運用越發重視。
客廳里,有許多個獨立的“小世界”可以安放自我。
80后薩日娜的客廳里,放著一張由她設計的茶幾。這張1.5米見方的茶幾,既是一家人的零食臺,也是女兒的“舞臺”。00后趙恬溪有一個小妹妹,特別熱衷于在沙發上,用靠背和抱枕搭成一個屬于她自己的“小房子”。對于趙恬溪,沙發就是一個可以短暫“擺爛”的小天堂,累到極致在上面睡一覺就可以滿血復活。
客廳,是一個物化環境,而藝術讓生命掙脫物理空間的藩籬,在時空中與他人的生命體驗發生共振。客廳里的藝術,因關系而生,因情感而活,因時代而變,因倫理而續。
慕思·生活藝術節,一個慕思股份沙發品牌CALIASOFART、慕思·羨慕獨立創建的IP活動。到今年已是第三屆,成為全年IP活動中的重中之重,本屆生活藝術節以“客廳里的藝術+N”為主題,與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合作主辦、戴蓓TALK聯合策劃,以產學研為基礎,共同發起當下生活方式的研究課題。20位央美學生分成5個課題小組,由導師高揚、薩日娜、戴昆、沈寶宏、袁媛帶領,以設計研究課題與實踐的形式,進行生活空間產品設計探索,而探索的成果將擇優落地打樣成產品展出并推向市場。
【學生】:
•
毛思源(21歲,大三);
•
•
田佳銘(21歲,大三);
•
•
陳思雨(24歲,2022級研究生)。
•
•
【學生】:
•
阮燕(22歲,大三);
•
•
盧睿樂(21歲,大三);
•
•
倪嘉欣(21歲,大三);
•
•
周揚(22歲,2023級研究生)。
•
【學生】:
•
陳風上(23歲,2022級研究生);
•
•
周若雪(21歲,大三);
•
•
孫藝丹(22歲,大三);
•
•
徐珉蔚(21歲,大三)。
•
•
【學生】:
•
侯懿夫(24歲,2021級研究生);
•
•
何淼興(22歲,2022級研究生);
•
•
吳桐樹(23歲,大四);
•
•
朱育靚(22歲,大四);
•
•
吳俊杰(21歲,大四)。
•
•
【學生】:
•
萬欣然(21歲,大三);
•
•
王子碩(20歲,大三);
•
•
韓易家(30歲,2023級研究生)。
•
5位導師與20位央美學生出生于不同的年代,他們是如此地相同又是如此地不同。他們都是時代浪潮中的一員,他們身上都流淌著華夏五千年的血脈,他們都經歷過專業的設計訓練,他們同樣地熱愛生活與自然。不一樣的是,導師們在各自領域都已經擁有一定的成績,而出生于00年前后的莘莘學子是簇新的。在行行業業都把目光聚焦在年輕人身上的時候,他們不需要研究,因為他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天然的感知力,在設計上留存著更多的天性與直覺。如導師們所述,有時候天生直覺勝卻無數經驗主義,傾聽年輕人的聲音遠比教誨來得重要。盡精微、致廣大,這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校訓。作為中國八大美院之首,與時代同行,用藝術的方式來表現中華民族的風貌與中國社會的變遷,為中國造型、為中國設計,是中央美術學院的藝術傳統。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高揚說:“激發學生鮮活的創作力,并將之帶到行業之中,才能創造出好的產品,真正地引領未來的生活方式。央美家居多年來一直保持和行業里的頂級品牌合作,目的正是想培養出能夠真正引領生活,提升行業創意的設計師。”
CALIASOFART,是2018年慕思股份與意大利CALIA公司戰略合作打造的品牌,主打“意式美學倡導者”,意大利原創設計,并針對中國市場對舒適、尺寸及價值的不同需求,由慕思工業4.0體系精心打造,致力于為千萬個家庭帶來舒適優雅的意式生活美學。5年時間,CALIASOFART在中國門店已經遍布400余家。慕思·羨慕,是慕思旗下自主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的家居品牌,主張“用設計改變生活”,力求擺脫傳統的家具設計,建立藝術設計新風向,旨在打造中國高端原創設計品牌。“慕思·羨慕”整合了全球優質的設計資源,與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從高顏值、高舒適與高品質需求出發來打造消費者喜愛的家居產品。旗下兩大子品牌攜手與央美合作,慕思方表示最驚喜是,央美導師團隊的專業用心以及學生們的極具創意的思考。從導師的角度來說,他們用前衛藝術的眼光審視這次項目的意義,緊貼國際流行趨勢,將更具國際化的設計理念注入客廳產品的設計之中;從學生的角度,他們未經歷社會的洗染,有著天然的創意思維,并且不受外界拘束,對生活的理解和對商業的跨度,有一些比較亮眼的設計呈現,為CALIASOFART、慕思·羨慕品牌和消費者帶來一場生活藝術的盛宴。
慕思股份沙發品牌創立“生活藝術節”的初衷是有感于市場變化,新消費主體的變化,消費者悅己、追求儀式感、治愈、藝術化、個性化的需求愈來迫切,同時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迫切。慕思股份沙發品牌生活藝術節,終極目標是為了將藝術融入產品設計和家居生活,塑造高品位、高品質、高舒適的品牌形象,為日常生活賦予高端生活美學帶來的精致享受,為中國都市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的兩廳生活方式,實現生活美學享受,真正實現讓藝術走進生活。當前社會,一面是步步緊逼的老齡化,一面是急轉直下的生育率,人口結構的變化必然帶動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中國的家庭結構在變,生活模式在變,家空間在人們生活中的比重也在變。資深媒體人戴蓓說:“從大家族走向小家庭,從西化回歸東方,從面子走到里子,我們感知到變化的來臨,同時也希望盡上媒體人的一份責任,把中國最好的院校資源、設計師資源以及制造企業的資源、品牌的資源凝結在一起,此次活動雖然名為賽事,但本質上是一個社會命題的探索,它指向幾個方面:
•
其一,年輕人。以年輕人而不是導師的視角,解讀當下生活方式的變化,乃至于落實到產品的創作中;
•
•
•
其二,中國的設計教育。國外的教學體系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中國的設計教育更注重知識式的教學。我們希望以產學研的方式,讓學生在求學階段就參與到實踐中,到市場中鍛煉和驗證自己的能力;
•
•
•
其三,公益。慕思·羨慕作為一個原創的新品牌,能夠與學校合作,幫助學生轉化他們的創意,將作品打樣生產出來做展覽、推向市場,以此探索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居家空間與產品可能性的迭代,同時也能為自己找尋到新的創意設計,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選擇,同時也是一個半公益的事件,推動中國年輕設計力量的萌芽與發展。”
•
•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品牌創意已成為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教學研模式的出現,或為品牌創意的發掘開辟新的途徑。此次活動自四月啟動以來,五個課題小組前后提交了近百款創意設計作品,從紙上到落地,反復打磨。期待客廳里的藝術,讓理想生活近在咫尺,我們更期待學生們能以設計探索出具有東方思考的世界設計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