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深度融合,必須下決心推動由做增量向調存量轉變,從相加向相融轉變。去年10月,浙報集團全面啟動了《浙江日報》、浙江在線和浙江新聞客戶端三端媒體深度融合,全面實施組織重構、流程再造、全員融合。
內容生產一體化
浙報集團從調整組織架構入手,重新梳理和優化重組編采發流程,以中央廚房為核心,建立內容生產一體化組織體系。浙報集團將浙江在線原新聞中心、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團隊與《浙江日報》采編部門合并,以“大編輯中心+垂直采編部門”模式,成立“一中心八個部”,全媒體編輯中心包括紙媒的夜班編輯部和把網站和客戶端融為一體的數字編輯部,8個全媒體新聞部負責報、網、端、微、視多端新聞產品的采集、編輯、分發。設立全媒體指揮監測中心,統籌調度采編資源,統一指揮配置報、網、端、微、視采編資源,實現全媒體、全流程、全天候新聞采編發布和傳播效果監測。
自三端媒體正式開始一體化運行以來,原創內容生產能力明顯提升,每日原創稿件數、重點稿件數接近翻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全媒體報道,集中展示了深度融合的立體化傳播效果。報、網、端、微、視聯合發力,其間,浙江在線發布1000篇稿件,總點擊量800多萬。浙江新聞客戶端共發布1559篇相關報道,總點擊量達3800萬。加上新浪微博、微信等轉發轉載,移動端稿件總點擊量超5200萬。
技術研發建“媒立方”
浙報集團用了兩年時間已陸續投入1.3億元,率先研發建成融媒體智能化傳播服務平臺“媒立方”,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關鍵支撐。
這個平臺采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最新技術,集輿情研判、統一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分發、效果評估于一體,統籌采訪、編輯、審核、傳播、評估,不僅為新聞報道、輿論引導提供有力支持,而且為實現跨媒體、跨業務提供了統一平臺。去年9月,在“融媒體智能傳播服務平臺(媒立方)”專家技術評審會上,由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組織的專家一致認為,“媒立方”項目的建成使浙報集團的內容生產和大數據智能技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今年1月,浙報集團以“媒立方”項目為基礎,獲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
目前,浙報集團正在和大數據和媒體技術領域知名企業進行合作,實施“媒立方”二期工程,重點開發基于媒體大數據的智能化服務,著手將“媒立方”項目產品化并提供云服務。
考核體制探索專業改革
人是媒體融合和產業創新的核心要素。我們積極探索互聯網化的人才管理體制,接軌互聯網企業的管理新模式,試行P序列(專業序列)崗位管理,即由崗位管理變為能力評價管理,按能力業績定崗定薪,量化績效指標考核,實現崗位等級能上能下、薪資水平能升能降、人員流動能進能出。
目前,浙報集團數字采編中心、新媒體中心、信息技術中心等20多個單位(部門)共1000多人先后實施P序列崗位管理,按能力業績定崗定薪。各檔薪酬標準對標了市場薪酬標準,其中,技術類薪酬標準約為行業平均水平的85%,采編類薪酬位列行業前茅。在對個人的關鍵績效指標法(KPI)考核中,包括業務指標考核和價值觀考核兩個維度。我們在采編人員的業務指標考核中,建立起以用戶規模和質量為核心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指數考核評價體系,包括用戶規模、活躍度、“10萬+”閱讀數、競品排序等,顯著提升了采編人員的原創能力、精品生產能力、產品運營能力、用戶凝聚能力。
P序列崗位管理和影響力指數考核機制,較好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浙報集團11個地方分社新聞生產能力大大提升,在浙江新聞客戶端的發稿量占41%,閱讀量占46%;《浙江日報》采編團隊原創精品能力提高,新聞產品的傳播力增強,報道題材領域大大拓寬,浙江新聞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10萬+”文章頻出;5個技術部門兩年多來20%的職工提高了崗位等級,30%的職工提升了薪酬。總體上技術人才進大于出,人員流動率保持在13%左右,大大低于一般的互聯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