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民營貿易流通企業的境遇可謂內外交困,尤其是十大品牌進口食品代理商。
近日,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民營進口食品代理商作出上述感慨。該代理商說,前段時間,進口食品代理商在一起開會,結果大家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基本上經營時間超過15年的民營代理商都已先后出售了。
“盡管我現在還在堅持,但我的企業將來的出路可能也是出售。”上述進口食品代理商無奈地說。
民營代理商頻遭收購
近年來,上海這位進口食品代理商印象最為深刻的收購案例有三個:一是上海三昶商務發展有限公司賣給了中信泰富旗下的大昌行(01828.HK);二是上海高夫食品有限公司賣給了中糧;三是上海欽舟貿易有限公司被光明集團旗下的捷強收購。
在前述三家民營進口食品代理商中,最早被賣出的是上海三昶商務發展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上海三昶商務發展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上海, 被外界視作國內食品代理商中的領軍企業。2009年,該公司被大昌行收購。
2011年,從事進口乳制品的上海高夫食品有限公司,獲中糧集團投資。
高夫食品是改革開放后最早從事進口食品的企業之一,號稱擁有中國最齊全的世界各地的奶酪和黃油品種,目前在北京、廣州、南京等地設有分公司,銷售網絡覆蓋全中國。
可查的最近一樁收購則發生在去年年底。去年12月,上海捷強煙草糖酒(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欽舟貿易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捷強集團收購了欽舟貿易70%股權。
據介紹,捷強集團是光明食品集團旗下的重點企業之一,主營食品分銷代理和煙酒專業連鎖。而欽舟貿易被視作上海地區從事進口食品代理業務的龍頭企業之一,其主營產品包括費列羅巧克力、丹麥藍罐曲奇、箭牌口香糖等國際知名品牌。
生命周期10年左右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民營代理商在發展一定周期后遭遇收購,幾乎已成必然。
“民營企業尤其是在貿易這一行業,沒有什么核心技術,主要靠資金和管理取勝,能夠克服發展瓶頸存活下來的并不多見,生命周期在10年以上的就更是稀少。”欽舟貿易原董事長王大安認為,15年以上經營歷史的民營進口食品代理商選擇出售,是行業里的一種常見現象。在其背后,有著企業發展必然面臨的瓶頸問題。
“隨著企業的發展,必然會遭遇瓶頸。”王大安說,民營企業在市場的發展競爭中,生命周期將遇到兩個考驗:一是營運資本所帶來的資金壓力,二是競爭壓力,“如果企業不能好好把握這兩大考驗,就很難生存下去,基本上10年為一考驗周期。
在王大安看來,能夠存活下來的民營企業,就必須思考怎樣進一步提升,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并進行轉型。王大安說,這種情況下,一種企業會選擇上市,成為公眾公司,而另一種選擇是整合資源,即與大企業進行合并。
對于民營貿易企業而言,上市并不是一條輕松的道路。這也是王大安最終選擇和國企合作的原因。
據介紹,欽舟貿易本來有機會被外資收購,但最后王大安還是選擇了本土企業,“因為光明集團有種植、制造、零售等完整的產業鏈,雙方的合作前景會更好一些。”
而且,國企也有收購興趣。
“我們看到,近一兩年來,國企收購兼并的積極性很高,而且收購價格也比外資要高。”一位不愿具名的民營流通企業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在流通行業已有近20年的工作經驗,自己開辦了10家連鎖超市,生意不錯。但他也告訴早報記者,一直在考慮是否出售自己的公司。
“成本和風險太高”
民營企業有自己的無奈。
“現在什么價格都在上漲,企業成本不斷提高。”上述民營流通企業負責人介紹,為保障食品安全,自己在上海投資了5000畝蔬菜基地,再加上超市的工作人員,雇傭了數千人,最低工資一漲,要支出的費用就上漲不少,目前一個月的人工費就接近500萬元。
此前油價上漲,更直接增加了這家民營流通企業的運營成本。
上述民營流通企業負責人介紹,每輛運貨的大卡車每一百公里用油15升,每輛大卡車每天要跑300公里,油價上漲后,一輛卡車一天就多了18元的運費,“不要小看這多出來的18元,公司每天一共有30多輛卡車負責運輸貨物,單油費一天就多出近600元的開銷。”
“這些卡車運的最多的是蔬菜,即便我1元/斤買進的蔬菜在超市以2元/斤賣出,毛利達到100%,也需要每天賣出600斤蔬菜才能賺回多支出的油錢。”這位民營企業負責人感嘆,民營企業現在經營成本太高,風險太高,“一個食品安全問題就可能讓我的門店關閉。”
想說放棄也不容易。
“對我們來講,現在的規模不大不小,開價高的話別人不愿意買,價格太低自己也不想賣,所以一直堅持下來。”上述民營流通企業負責人認為,最終等待他旗下公司的命運還是出售。
“少來騷擾企業就好”
讓民營流通企業難逃出售命運的,還有外部的商業環境。
一家民營流通企業的負責人說,“民營企業辦事太難,公司現在辦一個食品執照,很長時間都辦不下來,如果能夠簡化辦證手續就最好了。”
事實上,監管層也意識到這些方面。
今年3月,商務部流通發展司有關負責人曾透露,商務部將出臺《商務部關于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商貿流通領域的實施細則》,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商品批發零售、現代物流領域。該負責人介紹,《實施細則》中即包括,對現有管理規定進行梳理的內容,“涉及行政審批等政策性規定的,研究出臺放寬民間資本準入條件、破除隱性障礙的具體政策和配套措施”;“對已出臺的政策措施進行梳理,重申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商貿流通領域的政策”;還要“研究出臺新的鼓勵性政策措施”。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民營業主認為,目前仍有無形的天花板壓在民營企業頭上,希望政策能夠真正落實到位,“國家對于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早有一系列政策出臺,但是現在還在反復出臺扶持舉措,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之前政策的落實沒有到位。”
“其實國家只要營造一個健康的商業環境,少來騷擾企業就好。”這位民營企業主說。
上海永樂家電創始人陳曉則提到,目前民營企業負擔較重,稅負較高。他認為,國家財政收入增長遠超GDP的增長速度,應該回補一部分資金給企業,讓企業能夠積累后勁兒,從而長期發展,可以進行一些稅率和財稅政策方面的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