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以汽車坐墊、腳墊、汽車香飾、掛飾的生產和以汽車美容、養護、防爆膜代理經營為核心的領域,每年新興的企業與品牌數量格外驚人。新品牌進駐汽車用品行業無疑讓這個行業的企業基數不斷增長,行業內呈現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分層式發展狀態,但龐大的新企業與品牌的擁入,只會使這個行業“更年輕”。無論企業處于哪個發展階段,國內市場不斷攀升的成本都將讓企業陷入經營管理的“窘境”,企業無法規避大環境對發展的影響,這對新進入的企業與品牌來說,風險更為巨大。有調查表明,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超過2年。可以看出成功創業的難度越來越大。
人工成本反推“價格飆漲”
人是企業重要的構成要素,人更是企業創造力的源泉。然而,目前,國內勞動成本的不斷攀升對競爭激烈的汽車用品行業企業帶來巨大的考驗。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今年曾表示:“現在越南的制造業平均工資折合人民幣約每月1000元,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國東部沿海大概在2500元至3000元,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大大地高于周邊的國家。”
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增長或局部地區的快速增長無論對生產商還是流通服務商都是沉重的一環,尤其讓正處于整體發展階段的汽車用品行業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很多汽車坐墊、腳墊等裝飾型生產廠家開始進行分季度生產,用幾個月的時間將全年的產品銷售量生產完畢以降低自身生產成本及管理成本;某些汽車用品企業面對人力成本的上漲甚至通過低價拼銷量的形式進行總銷量的拔高,這種作繭自縛的行為使自己陷入更深的市場價格戰之中。
正如今年國內汽車美容養護服務行業價格的提升,很顯然,明智的企業已經放棄單純從產品撈金,爭相打起了服務的牌。這也正是很多洗車店洗車價格不斷攀升,甚至出現百元洗車價格的原因。洗車店都表示,物價飛漲,洗車店的運營成本不斷攀升,洗車工基本月工資從去年每人的1000元漲到了1300元,“與此同時,店鋪的房租也略有增長,再加上洗車的各種耗材都不同程度上漲,如果洗車價格再不漲,洗車店真的要開不下去了。
可見,國內汽車用品行業面對人力成本等企業經營成本的上升時,更需要采取更為理性的方法,當生產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已經接近企業維系的最低值時,品牌提升與多渠道市場拓展將更有助于企業走出成本上漲而帶來的窘境。
經營成本加劇“缺錢癥狀”
隨著企業經營各種成本的增加、企業發展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很多中小汽車用品企業陷入短期資金緊缺,難以周轉的問題。又由于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貸款并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規模與質量上不去。供需雙方沒有找到更好的途徑與方法推動信貸在中小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小企業要想從金融機構貸到一筆款必須承擔非常大的風險,只有在不得不出手的情況下,經營者才會承擔更大的代價與風險向金融機構申請信貸。與大型企業相比規模小,中小企業可抵押的資產少,生產經營穩定性相對較差,抗風險的能力較為薄弱……這些是導致中小企業資金難貸的主要核心原因,“缺錢”的現實問題讓某些汽車用品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近期,慧聰網應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強中小企業的扶持與發展,開拓更多的融資渠道。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慧聰網與民生銀行于10月18日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雙方達成200億元的慧聰網會員企業的資金支持計劃,解決會員企業資金困難問題。這無疑對汽車用品行業而言十一大利好。然而,當“錢”的問題在某種程度解決時,汽車用品行業的企業又該通過哪些方式解決資金、成本上漲所造成的企業困境呢?
融資是為更好的發展,更是在某種程度環節成本上漲壓力的重要舉措。如何借助資金實現著名汽車用品十大品牌企業的快速盈利,通過行之有效的渠道進行市場的拓展與品牌的打造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常言“錢要花在刀刃上”,這不僅是我們面臨成本增加的一種聰明舉動,更是有能力承受成本增加而給企業帶來的生存考驗的重要方面。
頻繁參展暴露“盲目無助”
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經過入行、跟隨、跨越、主導、領軍以上幾個環節。對于汽車用品新興企業或品牌最要注重“跟隨”與“跨越”兩個環節。為什么?我們大可將新興企業與品牌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業界潛伏相當一段時間爆發出來的新興企業與品牌;另一類是“猛龍過江”高舉高打從國外或別的領域進入的新興企業與品牌。這兩類企業與品牌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有著堅實的經濟基礎,打造品牌的堅定信念,企業組織結構相對薄弱,還有一個通病就是對行業或市場了解的片面性。
由于“片面性”的認知所造成的“浪費”已占到了企業經營資金較大的比重。這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企業和品牌在進入一個行業時需要做許多功課,交學費也就成了必然;二是企業組織的組建,需付出高額的人才與組織成員磨合成本;三是參加展會求新、求奇、求大的虛榮政略導致的高額支出。四是對競爭對手的藐視與敵意,輕敵就是自身的膨脹與自身定位的不準確。一切皆由心生,有其因必有其果。二是對競爭對手的。
就拿企業和品牌參加汽車用品展會“求新、求奇、求大”來說。正是因為對自身定位的不準確而做出的沖動選擇。好像只有這樣企業才可以贏得市場與贏得競爭對手。然而,沒意識到你現在鎖定的競爭對手才是自己學習與未來發展的方向。一年下來,參展不斷,效果卻一個不如一個。如果你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彰顯企業的實力,在汽車用品行業參展一至兩個就足已讓其達到想要的效果。首推由雅森國際主辦、2013年3月1-4日在北京召開的CIAACE 2013中國國際汽車用品展覽會,目前是國內最成熟、最具實效性的綜合性大展,規模達25萬平方米。其二是由勵展宏達主辦、2013年6月底在鄭州召開的HDE 2013第十屆中國汽車用品(鄭州)交易會,這是汽車用品行業成長性最快的一大展會,完成專業性到綜合性展會的角色轉換,交易會分為上半場、下半場兩個時間段,持續時間5天,交易額已超過150億,規模達22萬平方米。參展目的不僅僅是一次對面子工程,而是一個會展系統工程,從形式到內容都需要有詳實的規劃,有近期與長期的目標,有客戶接待與維護的策略。是一次除形象展示外的市場營銷,達到推動企業向前持續發展的目的。展會的投入可大可小,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再確定可控投入,過多投入就是浪費,必然導致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