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會一而在,再而三的發生“毒奶粉”事件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中國十大嬰兒用品品牌——奶粉事故頻發,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8月3日,新西蘭恒天然公司一工廠發現其乳粉檢出肉毒桿菌。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樂中國公司、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使用了其乳粉。4日晚間,上海市質監部門稱,由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制成的多美滋奶粉流入市場達420.188噸。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但遺憾的是,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事故,卻似乎是層出不窮。這其中,奶粉、乳制品安全問題,更是讓人觸目心驚。為此,許多人轉而購買進口奶粉,但沒想到的是,如今,國內市場銷售的進口奶粉,也屢屢傳出安全問題。國內食品不放心,進口食品也不安全,對國人而言,這該是怎樣的悲哀?
更悲哀的是,這一次的“毒奶粉”事件,竟然是由國外的乳制品工廠率先發現了自己的產品質量問題,并且由國外的相關部門向國內通報,這才得以大白于天下。換句話說,倘若國外的企業、主管部門敷衍了事,甚至“屏蔽”此消息,那四百多噸的“毒奶粉”,恐怕便會全部進入國人腹中……
了解食品進口流程的人應該都清楚,在進口食品時,除了需要相關企業提供相關檢驗證明,還需要中國的檢驗、檢疫部門進行抽查。只有抽樣化驗合格后,簽發相應的衛生證書,才能正式允許相關產品進口、并在國內市場銷售。但這次的“毒奶粉”事件,如此數量的“毒奶粉”,我們的檢驗部門為何沒能發現問題?
另一方面,對國內的食品企業而言,若是真正對食品安全負責,是否也應該有自己的質量檢驗部門,對相關原料進行抽檢。但對于如此數量的奶粉原料,諸如娃哈哈、可口可樂、多美滋這樣的大型食品企業,竟然不能發現問題,這又說明了什么?更讓人深思的是,新西蘭的乳制品工廠可以自行發現去年所生產的奶粉有質量問題,并主動通報。但我們的乳制品企業呢?至今,有誰見過相關企業有過類似的主動通報?
一言以蔽之,同幾乎所有問題食品一樣,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企業缺乏應有的自律,這才導致這四百多噸的“毒奶粉”輕易地流入中國市場。但這樣的代價,卻是讓不僅讓公眾付出更多的生活成本,甚至公眾的健康安全,更不斷損害政府的公信力,社會的公信力,可謂一敗俱傷!
資訊整理:中國品牌網
相關文章:緩寶寶牙齦之癢,解媽媽心產頭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