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用品品牌網的記者接到市民張先生的報料稱,自己剛買的新車不到三個月,老是壞,已經拿到4S店維修了三次,但還是一直有問題。想退換,商家不理,希望本報記者能幫他揭露一下汽車4S店的“黑暗”另一面。315即將來臨,我們實地去暗訪為何市民想維權舉證這般難?
很多市民都是經過使用汽車一段時間后才發現車子有問題的,當把車開到4S店里,他們也只是幫助處理一下現有的問題,等過一段時間后車子出重新出現了問題。一次又一次的維修之路,弄得市民懷疑車子本身的問題。由于自己又是門外漢,根本就不知道車子的問題出在哪兒。
找到店家他們也是解決目前的問題。為何不自己找到相部執能部門來處理呢?
據我們了解到,目前,國家還沒有明確相關規定,市民一旦出現所購買的車輛有問題時,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找到哪個部門進行檢測,更沒有人站出來處理。這給市民的維權之路難上加難。
汽車消費維權難的另一個問題是鑒定零部件的真偽,這在汽車行業內經常碰到。但就是這樣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一旦消費者和廠商較起真來,就變成了一個難題。廠商說的很有道理,你要檢測,我可以陪你到你認為權威的部門去。但鑒定部門有難處,廠商得向我提供真品的樣本或者數據。消費者認為,如果這個產品是很多年前生產的,已經無法在市場上找到同款新車,那么很難找到有說服力的樣品,而廠商提供的樣品和數據很難保證其不偏袒自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多難題使汽車質量糾紛的解決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據了解,目前我國國家級汽車檢測中心僅6家,符合解決消費爭議需要的汽車檢測機構太少。另外,目前我國對于故障車、事故車還缺乏具體的檢測規范,很多車輛的維修保養記錄還都無法進行追溯。
汽車維權之路真不讓人省心
汽車維權之路令眾多消費者感到非常吃力又不討好,維權之路太漫長了,商家又有自己的一套說話,對于我們這些星斗小市民來說,維權消耗的成本太高。且不說自己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單單就是精神上就令人感到不省心。
資訊整理:中國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