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美容的時候會遇到哪些陷阱?汽車用品商正是看準了中國消費者盲目“崇洋”的消費心理,用一些偽劣產品或者是國內汽車美容產品冒充進口產品。
汽車用品商正是看準了中國消費者盲目“崇洋”的消費心理,用一些偽劣產品或者是國內汽車美容產品冒充進口產品。這些包裝上沒有中文標識的汽車美容用品主要在一些小汽車美容店銷售。
盲目崇洋導致假貨泛濫:在琳瑯滿目的汽車美容用品市場,包括防爆膜、香水、車蠟在內的很多汽車美容用品都存在標識不清的情況,其外包裝文字以英文、日文、韓文居多,讓多數車主看不懂。詢問店員時,他們會說這是國際品牌,是原裝進口的,至于包裝上的外文是什么意思就沒人能說清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汽車美容的時候會陷入哪些陷阱:
偷梁換柱以次充好現象多
給汽車美容要警惕“掛羊頭賣狗肉”現象。汽車美容裝修的利潤主要來自原料差價及工時費,為了賺錢,不法業主常常以次充好,用劣質產品降低成本,或在現場測試時用的產品質量上乘,但最后安裝到汽車上的卻不是工作間里測試過的,而是私下里進行了偷梁換柱。
經營范圍不清
由于經營門檻低、缺乏規范,目前汽車美容店規模參差不齊,一些街邊規模較小、檔次較低的攤點盡管沒有達到條件,仍然盲目上馬經營。春節期間汽車美容市場生意火爆,個別小店鋪打起“擦邊球”,超范圍經營,其實并無該項業務經營資格。所以我們去一家汽車美容店消費的時候一定要首先確認它的資質,爭取做到零風險消費。
來歷不明”產品混跡市場
沒有中文標志的產品肯定不能在市場銷售。消費者一定要選擇獲批汽車飾品和配件零售經營資格的商家購買產品,購買產品時,要檢查產品有沒有合格證。
裝飾價格沒有“譜”
汽車美容裝飾市場價格彈性很大。目前裝修項目和用品繁多,價格懸殊,有些物品看上去一樣,內在品質完全不同。消費者對汽車裝飾應該保持冷靜消費,不要盲目追求高價。應該盡量選擇一些經營時間長,口碑好的店去消費。
技術不專業花錢“毀面子”
一些店鋪掛著美容中心招牌,主要目的卻是為了推銷汽車養護用品,根本不擁有專業技術工人。個別不負責任的店家用過硬的拋磨輪和含金剛砂的粗蠟進行打磨,雖然車身馬上有了亮的感覺,但由于工具和粗蠟的切削力強,容易將車漆打薄甚至打穿,露出底色,車主可能花錢卻讓愛車“毀面子”。
只要你平時注意這些細節相信再狡猾的商家也不是你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