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宏觀經濟與汽車產業的共振?不斷下滑的銷量、居高不下的庫存、不斷打薄的銷售利潤、半數企業未完成半年目標……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車市確實不太景氣。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景氣研究處處長唐有成透露,今年第二季度在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后,汽車及汽車用品十大品牌行業景氣指數為100.0點,比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汽車行業景氣指數低0.3點,較上季度降低0.6點。
“這是2009年三季度以來,剔除隨機因素的景氣指數首次低于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景氣指數,表明汽車行業對政策的依賴性依然很強,自身增長能力較弱。”唐有成說。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產業的不景氣與宏觀經濟走勢密不可分。
毫無疑問,當下我國宏觀經濟處在一個減速的過程中:GDP已從2010年第一季度增長12%的頂點,下滑至今年第二季度的7.6%。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這個減速的本質是經濟進入“換擋”期——舊的經濟增長拉動力(房地產與出口)正在萎縮,新的拉動力卻還沒有完全顯現,導致整體經濟增速下滑。
這種下滑趨勢是否還將繼續?來看幾組數據。
7月發電量情況有所好轉,全國共發電43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環比增長10.6%。但有專家認為,發電量相對較好的表現可能是由于7月份氣溫高于往年同期。
同時,1~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放緩至20.4%,剔除價格因素后的實際增長率變化微小。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由6月的11.8%進一步放緩至9.6%;基建投資增速由6月的18.5%放緩至14.5%。與此對應,工業品出廠價格7月份繼續下跌,在投資品和原材料價格的拖累下,PPI(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跌2.9%,跌幅超出預期。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7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2%,比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為2011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
可以說,當前經濟復蘇的跡象尚不明顯。潘建成認為,當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對于經濟增速的放緩不應過分擔心,而應更多地關注就業、居民收入等長期問題;他預計今年三季度我國經濟有望觸底回升,全年經濟增速或略高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