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生產企業要樹立這樣的理念。汽車工業拉動性強,體現在汽車產品生產需要大量鋼鐵、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玻璃及電子產品等。
汽車產品回收利用包括廢舊零部件的再使用、再制造,廢舊材料的再利用、能量回收等多種內容,對汽車節能減排的影響也體現在多個方面。廢舊部件再使用、再制造通過舊汽車零部件的再使用,可以延長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從而節省能源。由于汽車零部件產品不可能達到等壽命設計,因此當產品報廢時總有一部分零部件性能完好。這部分零部件經過檢測合格后可直接使用。再使用又可分為直接、翻新和修復使用等3種方式。通過再使用使舊零部件得到重新利用,基本上不會消耗額外的能源和產生額外的污染,是最為理想的回收利用方式。
汽車回收利用現狀如何?相關政策如何著手?推動的重點在哪里?在本次汽車用品品牌論壇上,與會官員、專家、企業人士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
不規范拆解報廢汽車的環境隱患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第一,油污深入拆解場地污染土壤以及地下水。拆解報廢汽車時,汽車內殘留的各種油污不可避免會流淌到地面上,這些油污如果直接滲入土地,就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第二,焚燒電線外皮污染空氣。在汽車的結構中有大量的銅線、電線等,不規范拆解汽車時,基本都是采用焚燒的方式來清理電線外皮,而橡膠類制品在燃燒時不但會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還會生成一些有毒的致癌物質夾雜在濃煙中對空氣造成污染。第三,大量不可降解廢物被隨意丟棄。在拆解過程基本完成后會存留一部分沒有價值的部件,也就是報廢汽車在回收后真正意義上的那部分垃圾。在對這些垃圾的處理方式上,非正規的拆解者通常都是隨意丟棄,這其中包括很多難以降解的纖維、塑料、泡沫等,隨意丟棄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汽車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回收拆解行業整體水平偏低。長期以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采取粗放式經營,其管理模式、經營方式、技術手段落后,作業流程不規范,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水平低。同時,這個行業缺乏龍頭企業和一定規模的拆解中心,回收拆解規模小,發展后勁不足,難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其次,高東升還強調“要大力推動汽車零部件的再制造。”實際上我國已經在開展這些再制造的試點,但是做得還不夠。汽車生產企業要樹立這樣的理念,積極對報廢回收的汽車零部件進行壽命評價,積極開展再制造。
“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大幅攀升,報廢汽車數量也逐年上升。作為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我國2011年民用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億輛,汽車報廢量超過400萬輛,預計2020年報廢量將超過1400萬輛,數量十分龐大。我國汽車每年的報廢量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而增加,因此報廢車的再生利用問題也就越來越緊迫。”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在“2012首屆中國汽車回收利用國際論壇”上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