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品外貿廠家需穩中求進。今年汽車后市場消費將迎來高峰期,汽車用品將逐漸得到普及。
一、如何看待國外市場?
帶動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凈出口、投資與消費。美國長期依靠消費來帶動經濟增長,美國的凈出口10多年以來一直為負,拖了汽車用品十大品牌經濟增長的后腿。而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主要依靠凈出口、投資這兩架馬車,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高達3萬億美元。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于是,大多數國家都要求人民幣升值。
隨著美國經濟危機的爆發和歐洲債務危機的蔓延,發達國家單純依靠消費的經濟增長方式面臨轉型。2012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美國的失業率高達9%左右,奧巴馬政府為了尋求連任,一定會繼續加大對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同時,歐盟各國由于緊縮財政,會大力促進出口,減少進口。
二、如何看待國內市場?
衡量一個政府政績的兩大指標是:就業與物價。2011年中國出現了全國范圍的“用工荒”,但物價上漲創下近幾年的新高。于是,2012年的中央政策是:“穩中求進”,即穩物價、保增長。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啟動消費這架馬車。衣食住行是消費的主要內容,而汽車又是“行”的重要內容。預計2012年汽車銷量增長將達到10%左右,汽車銷量將達到或超過2000萬輛。這為汽車用品的增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三、汽車用品外貿廠家如何應對?
(一)如何轉變戰略?
2012年應該成為汽車用品外貿十大電工品牌廠家的戰略轉移之年,主要有三大戰略轉移:
1.由出口為主轉向內銷為主。
2.由出口發達國家為主轉向出口新興市場為主。
3.由內銷中國東部為主轉向內銷中國中西部為主。
(二)如何增加出口?
如果汽車用品外貿廠家還想繼續增加出口,可采用下列戰略:
1.技術領先戰略。
日本是后發優勢的典型國家,走過了引進、仿冒、出口的道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也走了幾乎同樣的道路,汽車用品也大致如此。
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和創新大國,必須重視中國品牌網知識產權的保護。具備自主創新與高附加值的產品將會得到中國政府大力扶持。例如,瑞士手表的附加值相當高。
2.低成本戰略。
隨著2004年中國人口紅利的結束,未來中國的人力成本將越來越高。如果汽車用品外貿廠家沒有自主創新與高附加值的產品又想繼續擴大出口,就需要轉移生產基地到中國西部、東南亞、非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