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在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中,有著其特殊的引領和拉動作用。會展經濟是城市經濟,展會承擔了一部分城市公共性功能。因此,衡量它的成功與否,不應僅以它本身是否贏利作為唯一的標準,還應當充分考慮到它的公益效果和社會效益。正是由于會展業公益性和贏利性并存,政府在其初創階段應給予適當的支持,要“扶上馬,送一程”。政府的適當介入,可以大大縮短會展的培養期,有利于會展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政府有責任對會展業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制定好游戲規則,并當好裁判,使行業內有序競爭、合理競爭。這樣,才能保證行業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寧波市人民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近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著眼于高起點、大手筆籌謀全市會展業的總體發展布局,成立了市會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完善了各縣(市)區和市有關部門協作互動的會展工作機制。投資18億元成立了國際投資公司,規劃建造3平方公里的會展中心,其中1.2平方公里已經啟動。出臺了《關于加快寧波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召開全市會展工作會議,把促進會展業發展作為全市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的一項重點戰略來重視,把寧波會展業的定位在長三角南翼的會展之都。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會展辦大活動辦主任張松才說:到2010年,將形成以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市區及縣(市)、區專業展館為輔助的一核多館的場館布局。簡單地說,“一核”就是寧波會展核心園區,包括寧波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貿易常年展覽中心、辦公樓、賓館等會展服務設施。“多館”就是除核心園區之外的場館。比如余姚中國塑料城國際會展館和慈溪家電科技館,寧海文具館等專業展館。這些展館重點承接塑料、食品、古舊十大家具品牌、小家電等中小型專業展會,為發展地方特色會展服務。政府利用展會體現政策意圖,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實現多種社會效益:包括產業升級、產業集聚、向中小企業傾斜等這些依靠市場達不到的社會經濟目標。運用法制、政策手段來調控,規范會展市場,整合展會,使會展業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會展業比較發達的時候,需要政府運用法制、政策手段來調控,規范會展市場,避免出現會展市場混亂的局面。為了讓信譽好、效果好的展會脫穎而出,政府或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建立展會的評估機制,明確會展市場的準入機制和主辦主體的資質條件、對展會的質量和展覽公司的資質進行市場化、動態化的評估和認證等等,使會展業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了積極鼓勵和支持會展業發展,寧波市出臺了《鼓勵支持促進會展業發展若干意見》,積極引導國內外會展機構和企業來寧波建立會展企業,承辦會展。還設立了會展業發展專項基金,每年撥專款重點扶持符合寧波產業發展的會展項目。對新展館運營,寧波市政府提出了“以三無換三有”(即展館經營無成本、無利息、無折舊,換取有展會項目,有良好的管理和有能力自負盈虧)的政策,這種將所有者和經營者分離,讓不同會展公司主體介入的做法,開了國內展館經營的先河。為規范會展秩序,依據《寧波市展覽業管理暫行辦法》,寧波建立了會展“黑名單”制度,將違規操作的辦展企業直接逐出會展市場;外展則加強專業化服務,聘請辦展國律師剖析侵權案例,提升知識產權意識。針對同類會展“撞車”現象,寧波市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寧波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作了詳細規定。《意見》要求嚴格展覽會的審批程序,凡由縣(市)、區政府主(承)辦的展會活動,都須到寧波市政府會展辦備案,并服從統一協調。另外,在市區已舉辦規模在1000個標準展位以上的展會,各縣(市)、區原則上不再舉辦同類展會。如確需舉辦,須經市政府會展辦審核同意后,方可籌辦。
由于一些展會參展對象相似,辦展時間接近,主題雷同,加之不少展會雖已舉辦多年,但仍停留在中小展會的水平,寧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合并“同類項”,去年有12個大小展會被整合為5個。寧波是“中國文具之都”,首次整合而成的中國國際文具禮品博覽會優勢凸現,在383家中外文具禮品參展企業中,外地企業首次超過本地企業,占參展企業總數的2/3。而此前的兩個文具博覽會卻一直效益平平,如嚼雞肋。 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推行聯動機制,通力協作,規范會展活動有序進行。
由于一些展會參展對象相似,辦展時間接近,主題雷同,加之不少展會雖已舉辦多年,但仍停留在中小展會的水平,寧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合并“同類項”,去年有12個大小展會被整合為5個。寧波是“中國文具之都”,首次整合而成的中國國際文具禮品博覽會優勢凸現,在383家中外文具禮品參展企業中,外地企業首次超過本地企業,占參展企業總數的2/3。而此前的兩個文具博覽會卻一直效益平平,如嚼雞肋。 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推行聯動機制,通力協作,規范會展活動有序進行。 以1997年第一屆寧波國際服裝節作為起始點,寧波會展業已走過了10多年的歷程。10多年來,寧波會展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劣到優、從弱到強,會展與市場、會展與產業形成良性互動,創造了中國區域會展業發展中富有特色“政府強勢推動,市場靈活運作”的“寧波模式”。寧波市會展業出現了總量擴大、結構優化、多元發展的良好態勢。先后獲得“全國城市會展服務體系之首創”、“中國會展業最佳城市經營獎”、“中國最佳會展城市獎”、“中國節慶產業十大節慶城市”等一系列的榮譽。2007年,寧波共舉辦會展活動206個。其中展會數和展覽總面積實現“雙百”目標:舉辦展會103個,展覽總面積達102萬平方米;中國國際家居博覽會成為我省首個通過UFI認證的展會。寧波市會展業對全市GDP的貢獻已高達116億元。像寧波這樣的中等城市,會展業能有這么快的發展速度,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政府在會展業中的角色定位問題一直是業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寧波市人民政府在發展會展業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角色定位?
以1997年第一屆寧波國際服裝節作為起始點,寧波會展業已走過了10多年的歷程。10多年來,寧波會展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劣到優、從弱到強,會展與市場、會展與產業形成良性互動,創造了中國區域會展業發展中富有特色“政府強勢推動,市場靈活運作”的“寧波模式”。寧波市會展業出現了總量擴大、結構優化、多元發展的良好態勢。先后獲得“全國城市會展服務體系之首創”、“中國會展業最佳城市經營獎”、“中國最佳會展城市獎”、“中國節慶產業十大節慶城市”等一系列的榮譽。2007年,寧波共舉辦會展活動206個。其中展會數和展覽總面積實現“雙百”目標:舉辦展會103個,展覽總面積達102萬平方米;中國國際家居博覽會成為我省首個通過UFI認證的展會。寧波市會展業對全市GDP的貢獻已高達116億元。像寧波這樣的中等城市,會展業能有這么快的發展速度,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政府在會展業中的角色定位問題一直是業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寧波市人民政府在發展會展業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角色定位?
著眼高起點、大手筆籌謀全市會展業的發展布局
會展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在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中,有著其特殊的引領和拉動作用。會展經濟是城市經濟,展會承擔了一部分城市公共性功能。因此,衡量它的成功與否,不應僅以它本身是否贏利作為唯一的標準,還應當充分考慮到它的公益效果和社會效益。正是由于會展業公益性和贏利性并存,政府在其初創階段應給予適當的支持,要“扶上馬,送一程”。政府的適當介入,可以大大縮短會展的培養期,有利于會展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政府有責任對會展業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制定好游戲規則,并當好裁判,使行業內有序競爭、合理競爭。這樣,才能保證行業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寧波市人民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近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著眼于高起點、大手筆籌謀全市會展業的總體發展布局,成立了市會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完善了各縣(市)區和市有關部門協作互動的會展工作機制。投資18億元成立了國際投資公司,規劃建造3平方公里的會展中心,其中1.2平方公里已經啟動。出臺了《關于加快寧波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召開全市會展工作會議,把促進會展業發展作為全市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的一項重點戰略來重視,把寧波會展業的定位在長三角南翼的會展之都。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會展辦大活動辦主任張松才說:到2010年,將形成以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市區及縣(市)、區專業展館為輔助的一核多館的場館布局。簡單地說,“一核”就是寧波會展核心園區,包括寧波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貿易常年展覽中心、辦公樓、賓館等會展服務設施。“多館”就是除核心園區之外的場館。比如余姚中國塑料城國際會展館和慈溪家電科技館,寧海文具館等專業展館。這些展館重點承接塑料、食品、古舊家具、小家電等中小型專業展會,為發展地方特色會展服務。政府利用展會體現政策意圖,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實現多種社會效益:包括產業升級、產業集聚、向中小企業傾斜等這些依靠市場達不到的社會經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