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端家具的傳統用材,紫檀等紅木品種備受青睞,其價格近年來更是水漲船高。由于部分紅木家具品牌品種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規定保護,進出口須向瀕危管理部門申領相關證書,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便通過偽裝、夾藏等形式走私入境。
昨日,廈門海關公布了三起紅木走私案件,查獲各類紅木55.5噸,案值2852.2萬元。
A、花梨木夾藏檀香紫檀木
蔡某自2011年開始主要代理紫檀木的進口清關業務,他發現銷售紫檀利潤頗豐。紫檀木在國外購買價格為每噸不到10萬元,在國內市場每噸則可賣出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于是,蔡某開始在網上尋找紫檀賣家,打算自己進口后銷售。很快,蔡某在網上結識了一名印度人K某。
兩人在香港見面時,K某告訴蔡某,他負責在境外組織貨源,請蔡某根據他提供的貨物原產地證、國外檢驗檢疫證、貨物清單發票、提單等資料安排員工報關。
2013年5月15日,廈門海關下屬泉州海關駐晉江辦事處,接到廈門普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申報進口兩貨柜品名為“花梨木原木/紫檀(青龍木)”的木材,啟運港為迪拜。紅木木材一般都是銷往莆田仙游,那里是全國最大的高端紅木家具制作基地,按理應從莆田口岸進口,但這批貨物卻繞道晉江圍頭口岸進口,然后再運到莆田銷售。這種舍近求遠的舉動讓查驗關員產生懷疑。
查驗關員將這批貨物的兩個集裝箱打開后發現,箱內整齊堆放著大量紅褐色原木,但這些木材的外觀、顏色肉眼看上去幾乎毫無區別,就連專家也無法確定木材的種類。為慎重起見,海關決定先取樣送專業機構鑒定,同時通知緝私警對貨主展開暗中外圍調查。
辦案緝私警調查發現,該公司負責人蔡某在其老家晉江金井鎮租有一個木材倉庫,距圍頭口岸僅十幾公里。蔡某曾多次在店鋪內、網絡上銷售檀香紫檀木。但從蔡某申報的貨物品種中卻沒有檀香紫檀。
自從海關將木材扣下,蔡某坐立不安,他買好機票趕往晉江機場,準備出去避避風頭。然而在機場等待他的是廈門海關緝私局石獅分局的緝私警察。
經過鑒定確認,蔡某申報為“花梨木原木/紫檀(青龍木)”的兩個貨柜共計37噸木材中,夾藏有檀香紫檀木27.8噸,總價值達1336萬元。
B、紫檀木申報名 竟然是“毛巾”
廈門海關偵破的兩起紅木走私案,不法分子拙劣的偽裝方法讓人啼笑皆非。
2012年6月12日,廈門海關關員在石獅市石湖口岸對一批“臺雜貨”進行監管時,一批用蛇皮塑料紙層層包裹的木頭引起了關員注意。該批木頭形狀奇怪,既不像美術工藝品,也不像建材家具原料,將塑料紙拆開后可看到黃褐色外觀并聞到淡淡的異香,更可疑的是,該批木頭的申報名竟然是“布(染色針織)”!
經專業機構鑒定,該批“布”實為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沉香木,重140公斤。2012年7月11日,辦案人員在莆田市黃石工藝美術城成功抓獲貨主傅某某,并在其店內查獲沉香木1.2噸,合計總價值達142.2萬元。2013年5月29日,泉州市中院一審判處傅某某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50萬元人民幣。
無獨有偶,2013年9月4日,廈門海關關員在晉江市圍頭港對廈門某公司申報進口的兩個集裝箱的“棉毛巾”進行查驗時發現,集裝箱內除少量用于偽裝的毛巾外,都是紅褐色的木頭。經專業機構鑒定,該批木頭中含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檀香紫檀20噸,非瀕危物種印度紫檀、大果紫檀6.4噸,合計總價值達1374.2萬元。廈門海關緝私局還將相關線索及時通報給香港海關,協助香港海關成功查獲同樣偽報為“棉毛巾”的兩個集裝箱的木材,重28.87噸,價值達900多萬元。
資訊整理:中國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