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上,在今年一汽與長安掌門人對調后,三大汽車央企間互動頻頻。彼時,東風公司董事長竺延風就曾私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實現三方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達成集團間深化合作是可能的。
對于此次合作,汽車分析師顏景輝認為,比起單打獨斗,抱團發展、協作創新或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新生態。盡管目前三家央企僅是戰略技術層面的合作,但隨著改革的深入,不排除開創新型合作模式進行整合。
但也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雖然三方合作或將打開車企間“合作連橫”的新模式,但現在談“合并”,還為時過早。汽車分析師鐘師也認為,鑒于上述三家車企都“家大業大,枝繁葉茂”,其不見得會樂于主動走向合并。
四大領域開展合作
事實上,早在2015年,東風與一汽間就進行了領導間的調換。而在今年8月份,長安與一汽之間也進行了掌門人對調。至此,三家汽車央企的高管悉數完成調換,三者之間也早有合作跡象。
今年2月份,東風和一汽在長春簽署了戰略性框架協議,雙方計劃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車載智能網聯、燃料電池、輕量化等領域。
隨后,9月底,徐留平帶隊深入一汽集團調研,提出未來要加強一汽集團與長安汽車在研發、生產、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合作。彼時,徐留平表示,將在10月份率團前往兵裝集團,期待雙方屆時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對于此次的合作,三方宣布,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具體來看,三方將共同創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并共享技術成果。
同時,加強傳統整車平臺和動力總成等方面的協同,開展生產制造領域的合作以及協同采購,并深化在物流領域的協同合作。
除此之外,將共同探索在海外產品、海外終端網絡資源、海外商業伙伴、海外制造資源、國際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商業模式,探討在金融領域的協同。
合并有難度
而在三方簽約的消息傳出后,關于三大汽車央企將要合并的傳聞再次引發了新的討論。
但據相關內部人士透露,目前三方探討的只是合作,不合并。“‘三方重組’的問題目前無探討、無計劃”。
上述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不能單純套用現有的央企合并模式去看待一汽、東風、長安的合作。一方面,三家企業都有著各自深厚的文化和背景,若三者合并,誰去誰留將是巨大難題。
另一方面,他提到,三家車企在業務線上產品重疊,若要合并則難以破解同業競爭問題,背后更涉及數十個合資品牌。而不同的合資品牌顯然對產品有著不同的技術標準,這對于合并也是一大阻礙。
有經銷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三大集團有著不同的供應商體系、物流體系和銷售體系,其中還有跨國公司的不同經營理念和利益,要在互為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改造、重組這些體系,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不討論合并重組的問題,三大汽車央企聯手合作已經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變革,或將為其他車企合作提供可復制的模板,改變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夠決定哪個集團最終會做強、做大,如果對三大國有車企實行兼并重組,企業的競爭力有可能會被減弱,這并不利于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