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電子商務巨頭也在進軍云計算和娛樂業,并越來越關注傳統實體企業,在阿里巴巴集團成立十八周年之際,該集團主席馬云、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和首席執行官張勇接受了彭博新聞的專訪。阿里巴巴1999年從馬云的公寓起步,如今市值已高達4580億美元。
馬云接受彭博社采訪
此前不到一個月,亞馬遜公司斥資137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全食,幾位高管們討論了阿里巴巴應對競爭的策略、大數據業務的愿景以及公司將面臨的挑戰。馬云說,考慮到目前的規模,阿里巴巴需要接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再采取輕資產方式,而要在全球貿易中占據更大的份額。
“我認為當你年齡尚幼時,輕裝上陣是好的。當你強壯高大時——想想看——你需要重的東西。不是說重的好或是輕的好,兩者結合才好。要提高效率,必須輕重結合。但以阿里巴巴今天的規模,不應該把重的模式留給別人,這是你必須做的事情,因為你是在建設基礎設施,必須投資。
就像爬一座山,當你站在1000米高處,你會感到很愜意。不錯。低于100米,你感覺良好,但爬到4000米,你就會缺氧。沒有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你甚至不知道和誰分享你的想法和憂慮。現在我們大概如同站在5000或6000米高,所以我們感到孤獨,”馬云說。
瞄準騰訊
阿里巴巴也越來越發現自己正在與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就支付、云計算和金融服務展開競爭。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和馬云一樣,都渴望在海外拓展業務。麥格理研究公司的一份報告稱,為在東南亞尋求增長,阿里巴巴正與亞馬遜競爭,僅在印度尼西亞一地,電子商務規模有望從目前的80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650億美元。
“我認為馬化騰的全球化經驗不如我們。所以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新事物。對亞馬遜來說,我認為電子商務是從20-25年前才開始的,因此,沒有人是專家,尤其是在其他國家做生意的時候。我們是新手。你應該擔心的應該是當地的競爭。
我已經在公司內部說過一次又一次——阿里巴巴一旦走出去中國,就不再是全球化的阿里巴巴。我們是全球化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我們正在努力建立在線支付的基礎設施。我們正在努力建立物流基礎設施,我們正在努力建設云計算基礎設施。
我們去那里,說他們需要支付系統,物流系統,他們需要的平臺系統。現在他們可以向全球銷售。我們對跨境貿易和電子商務感興趣。我不認為騰訊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已經做了15年。他們可能在支付上做的不錯,特別是如果你使用微信,中國人都在用。但是,當你去印度時,印度人不使用微信,他們可能無能為力,”馬云說。
數據是石油
隨著中國加強網絡安全立法,科技公司面臨更多挑戰。據摩根大通測算,阿里巴巴已經是中國最大的云計算提供商,2021年,云計算收入預計將占阿里巴巴收入的15%。
“九年前,當阿里巴巴從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轉化為數據公司時,我們內部爭議很大,并最終決定轉型。因此,九年來,我們不再稱自己為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從數據中賺錢。數據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上個世紀的石油一樣珍貴。所以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馬云說。
改造商場
借助盒馬鮮生超市,阿里巴巴在零售購物體驗上一直比亞馬遜和其他競爭對手走得更快。他們推行一站式商店,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程序付費,通過掃描產品條形碼獲得建議,并在現場烹制海鮮。盒馬鮮生也是實現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物流中心,貨物在30分鐘內送交買家。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蔡崇信說,阿里巴巴的目標是在采用類似模式建設購物中心。
“每次你通過盒馬鮮生在線購買東西,它都會在30分鐘內送到。這需要一種不同的物流體系。你必須保留庫存,一切都迥異于當前架構。
這就好比一家商場,你既希望它是一處倉儲型商場,又希望在不想購物時,能夠在家附近的商場訂購,我們可以將商品送貨上門。此類商場涵蓋更多類別,更多產品,將涵蓋消費品、服裝、消費電子產品。我們希望通過購物中心不斷擴大商品種類。
我們不一定要擁有這些商店。我們收購了銀泰百貨,目的是提供一個實例,或一個樣本,讓大家看看線上線下百貨是什么樣子。但我認為利用資本繼續購買大量房地產之類的重資產是不明智的。我認為我們將繼續關注建立伙伴關系,”蔡崇信說。
最后一公里配送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說,將附近門店轉變為交付中心,這一設想將在未來使阿里巴巴平臺每天生成的10億個包裹完成配送。
“今天,如果你看看我們平臺產生的包的數量,每天大約5500萬,我們堅信幾年后可以增長到10億個。
中國零售業的規模約為30萬億人民幣(約合4.6萬億美元)。問題是,如何為更智能化的包裹傳遞重新定義?你不必為了配送包裹而從一個倉庫飛到200公里外的另一個城市,你可以從附近商店發貨。同時,它也接收了許多新的包裹,非常方便。所以今天,所有這些物流系統都應該被整合到商業系統中,”張勇說。(斯眉)
附:彭博社記者Stephen Engle和馬云的對話實錄
Engle:你所做的決定中,其中有多少是被想和馬化騰或其他人競爭的想法驅動的?例如正在進行的娛樂資產收購,或者與微信支付進行對抗,以及正在東南亞地區上演的戰略性地區擴展。
馬云:馬化騰沒有什么全球化的經驗吧?跟我們不一樣。確實有競爭。首先我認為,阿里支付已經獨自奮戰十年了,沒有競爭對手,這對阿里支付是好事;但是這對我們想做的、我們的使命,不是好事。當騰訊支付進入市場,最開始我認為阿里支付有競爭對手了;但是我認為,現在你去問大家,他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大家知道有人能跟我們一起在努力了。我們能影響更多的人,我們能讓市場變大,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我認為騰訊支付從我們這學到了很多,我們也從他們那學到了不少。所以這兩個公司,如果我們能一起努力,讓社會推進整個社會進行無現金支付,整個社會都依托于信用體系,這樣市場才會更大。
Engle:互聯網時代高速變化,經常會模糊監管的界限。
馬云:是的
Engle:你們會逼近底線,然后監管者可能會矯枉過正……等等行為。你們是如何領先于他們又可以不逾越底線的呢?
馬云:我們一直都走在監管者的前面,只能如此,要不然,我們無路可走。他們會說,喂喂喂,等一下,我的工作是監管,我的工作不用創新,我的工作并不是要提高別人的生活,那是你的工作。這個痛苦的過程,讓阿里巴巴學習。
Engle:你是如何執火而舞 但是卻全然無傷的呢?
馬云:我們非常小心。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無所謂,現在我們很大了。我們的自我監管可能更嚴格,比監管者還要嚴格。現在有超過五億人在使用我們,這是非常巨大的交易金額,如果有任何錯誤……所以我們必須更為嚴格地自律,但是我們也要讓監管……政策很重要。
Engle:在中國,你們做的事是否遇到過阻礙?我最近采訪了娃哈哈的董事長宗慶后,我們都知道他關于互聯網經濟的評論,他認為互聯網經濟摧毀了制造業。你認為中國的這些老舊的衛道士是不是不懂這些他們必須適應的新經濟?
馬云:當然,我們會遇到這種阻力,過去的18年里,幾乎每一天都有。我們能看到許多像宗先生一樣的人,但是,你知道,這是進步,是技術革命。舊經濟中,像他一樣的大佬們年輕的時候也摧毀了許多低端公司。我們現在正在幫助制造業,對吧?去年我們賣掉了五千億美元的產品,其中的百分之七十,我們在幫助制造業進行銷售,因為我們不生產。沒有我們,這五千億美元中的百分之七十制造的產品,永遠都不會到達消費者的手里。
Engle:你會從外部幫助國有企業改革么?因為既有利益會希望保持現狀。
馬云:是的,我們正在推動,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許多銀行不喜歡我們。我們不是非感興趣于買銀行并改變它,但是因為我們在趕著他們,他們才改革。中國的銀行在過去的三五年里反應非常快,這些銀行快速改變服務,引入了大量的技術資源,更好的服務于人。不需要買一個銀行、改變這一家,而是推動、追趕他們。當老虎追著你,你可以跑的比自己想象的快得多。
Engle:你覺得阿里巴巴18年以后會如何?因為現如今,世界上烏云密布,反貿易之風正席卷美國和全球,人們對它的感覺并不是很好;還有朝鮮、還有很多事情會威脅到全球貿易。所以你覺得在18年以后,你的事業會處在什么位置呢?
馬云:我覺得在下一個18年間,全球化和貿易因得益于互聯網,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是我們的使命。所謂EWTP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建設“全球電子化貿易平臺”。我們需要確保年輕人、小企業能夠從中獲益。我覺得要做到這點,18年足夠了。對我們來說,需要促進全球貿易而不是扼殺它,因為一旦貿易停止,就意味著戰爭的開始。
Engle:你對美國市場的策略是什么呢?
馬云:我們從未改變對美策略,我們希望幫助中小型企業、年輕人,讓他們能夠把產品賣到中國乃至亞洲,這就是我們的想法。我們并不想在美國扎根,成為一個本土的電子商務企業,畢竟這里已經有Amazon、eBay等很多優秀的企業遍布美國。
Engle:你不想取代Amazon并繼續他們的業務?
馬云:不。
Engle:娛樂產業方面呢?好萊塢那邊,我知道在差不多1年半以前,你跟斯皮爾伯格和他旗下的安培林(Amblin)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你在這項業務上表現的非常耐心。你的戰略是什么呢?
馬云:我們為阿里娛樂準備了一個10年的戰略,這是第三年,我們還有七年要走。重點不是跑到那去買電影公司,買這個、買那個。買下這些東西不意味著它變成了你的,你需要從它們身上學習,你需要與他們合作。我覺得中國的娛樂公司可以通過合作,向好萊塢同行學習很多東西。你不應該抱著“這不錯啊,買下來好了”的想法。
Engle:你說到了2007年阿里巴巴迎來的寒冬。的確,這場寒冬來的特別快,雷曼兄弟倒了,還有一些附帶的損失;另外我們還看到了你們在互聯網泡沫期間經歷的成長和爆發,那段時間不少熟悉的名字都在我們身邊消失了,而你經歷過這樣的挑戰。我們現在是不是也處在相似的泡沫之中呢?畢竟有那么多估值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還有那些稅務增長,這其中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呢?
馬云:沒有。
Engle:一點沒有?
馬云:不是很多。我覺得當時的挑戰是,很多人不知道互聯網有多大的力量,不知道如何通過它做事,也不知道互聯網是否可以持續發展,所以很多人只是跳進來,而不去做事情。我意識到很多人都抱有瘋狂的想法,然而他們并不清楚如何將這些想法落實,也不知道怎樣讓這些夢想成真。不過今天,所有人都知道互聯網力量強大,將會改變人類歷史。另外,我覺得相比10、15年前,互聯網和科技的基礎建設已經好很多了。所以如果你不是那么貪,不是那么傻和瘋狂的話,相比從前,今天想要存活下來還是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