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國占據三席,雷軍認為,以小米等為代表的的中國手機行業,事實上改變了海外對中國制造的看法,海外媒體直接給出了《it s time to copy china》(是時候該向中國學習了)的標題,中國創新型科技公司正改變著中國制造的全球形象。
在雷軍看來,國產手機的崛起背后有兩大重要因素,一是依托巨大的本土市場,讓國產手機廠商“先在國內練兵、再去全球征戰”,二是整個手機供應鏈幾乎全部在中國,產業鏈上的巨大優勢是國產手機得以崛起的核心因素,這就是中國的工業基礎,制造基礎。
雷軍表示,回顧從早期的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中國創造的轉型過程中,可以說30年的努力在今天開花結果,如果沒有整個供應鏈的話,中國不會有這么多公司成功。
對于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雷軍認為,要尊重市場規律,任何一個產品崛起的路徑往往先從看起來很低端的制造開始,接著就是最終的產品,產品之后才是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上也是有路徑的,也肯定是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的一個突破過程。
雷軍表示,中國制造從制造到產品再到核心技術,就是一個不斷突破的過程。現在已經開始到達了第三個階段,目前這個階段已經前進了起碼三分之一的路程。未來五到十年,國產手機會有一系列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這只是時間問題。
以下為雷軍談話實錄,略有刪減:
我很高興能受人民網IT頻道的邀請,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會議里面提到了在實體經濟領域,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這讓我非常振奮!提高質量,提高核心競爭力,堅持創新,這不就是小米等國產手機們正在努力的方向嗎?
說到這個話題,我想先從具體的產品跟大家談一談,比如我們剛剛發布的全面屏概念手機小米MIX,這款集合了大量創新的產品在國內外引起的轟動效應,可以說近幾年來非常罕見,我跟用戶交流的時候,用戶反饋看到這款產品的時候會有兩方面的直接感受,第一就是屏占比帶來的視覺沖擊,第二就是陶瓷工藝帶來溫潤如玉的手感。
從小米MIX的成功來看,手機行業真的到了一個需要突破的時候。我覺得手機作為人們最常使用的工具,用戶對于外觀、使用體驗、均衡性的要求都非常之高,然后在這個前提下,一定得有突破性的創新。因為現在大家對手機所謂的創新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都感覺近十年以來手機在技術創新方面略有乏力,所以小米MIX這種不一樣的產品一出來就震動了全球的科技界。
此時再回想六年前我們創辦小米的時候,我們率先提出了“新國貨”的理念。當時我們注意到一個問題, 2010年之前大家普遍的看不起國貨,我們也得承認當時我們的國貨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要么就是性能差點事兒,要么就是外觀說不過去,總是讓你覺得差一點東西。我們就想做一些改變,改變大家對于國貨的看法,于是就選擇了手機作為突破口,給大家作出一個示范。
從做好品質、做好用戶體驗出發,小米手機出世以來迅速的改變了這個行業。兩三年前,幾乎每家公司都在學小米。最終今天有些新公司崛起,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小米帶動了行業的進步。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國產手機全線崛起,我們不謙虛的說,小米是做了貢獻的。
今年,我們又率先發出了“回歸初心,大膽探索”的全員號召,將探索“黑科技”上升為與為發燒而生同等重要的理念。小米5、小米5s、小米MIX、小米Note 2、紅米4/紅米4A都是一進入市場就立刻成為廣受歡迎的爆品。憑著今年在產品研發上大膽探索黑科技,我們無論是手機產品還是電視、生態鏈產品在設計、工藝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
同時我們也改變了外界對我們中國制造的看法,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件就是今年的《連線》雜志登出的封面標題——it s time to copy china(是時候該向中國學習了),在《連線》雜志的眼里,小米這樣的創新型科技公司正改變著中國制造的形象。
那我們再想一下,中國的手機企業能夠全面崛起,背后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又是什么,我覺得有兩點,這也是國產手機最大的兩個優勢:第一是我們有著巨大的本地市場,這讓我們國產手機在中國練兵,然后再去全球征戰,我們現在在印度取得的成績就是非常不錯的,再看看我們的同行也都紛紛在全球攻城略地。
第二個優勢就是整個手機供應鏈,幾乎全部在中國,這也是中國手機整個產業崛起的核心。我們回顧從早期的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中國創造的轉型過程中,可以說30年的努力在今天開花結果。如果沒有整個供應鏈的話,中國不會有這么多公司成功。
這就是中國的工業基礎,制造基礎。有了強大的制造,加上中國企業自身不斷提高的研發能力,再加上巨大的本地市場優勢,國產手機崛起了一大批企業。
當然,我們也聽到很多關于我們國產手機技術短板的評論,認為我們缺失一些核心的東西,比如高端的芯片、高端的屏幕等等。這個我同意,但我要說明白的是,崛起都是有路徑的,崛起的路徑往往先從看起來很低端的制造開始,接著就是最終的產品,產品之后才是核心技術。
當我們擁有了核心產品的控制權之后,在核心技術的選擇上就有了話語權。目前全球手機企業,除了第一第二還不是我們,第三第四甚至一直到第七都是中國的,所以我很樂觀認為,我們的局面越來越好。
可能公眾對產業的了解不高,大家的目光肯定一開始就盯住了最為高端的芯片。但我們想一想,中國以前沒有芯片,后來有芯片了,你能說這不是突破嗎?有了芯片之后可能剛開始性能很低端,但現在我們能到達中端水平了,這不也是突破嗎?再比如說屏幕,其實在在中低端屏幕,中國已經是很強的了,雖然離高端還有一定的距離。核心技術也是有路徑的,也肯定是從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的一個突破過程。
這就好比,你吃到第六個饅頭的時候吃飽了,你不能說前五個饅頭就是沒用的吧?
小米在很多核心環節都投入了大量研發,我們極其重視知識產權和技術儲備,同時也在大力推動自主研發的技術布局,短短數年里已經申請專利超過7000余項,已經公布和授權的專利超過6300余項,其中發明公布專利就超過5200余項。近年來小米公司不僅自身加大對專利技術領域布局的投入,還通過外部資源合作,以及通過購買專利和公司并購,來實現其專利技術的儲備的持續增長。中國企業像小米這樣在核心技術投入越來越多,一定會取得突破。
回到剛才的話題,我們選擇手機作為突破口,小米倡導的新國貨在手機行業大獲成功,同時我更堅信將來會在更多行業同樣能取得成功。后來我們自己也通過生態鏈的方式,復制了一大批企業,所以業內有一種說法,小米不僅打造了大量優秀的產品,還打造了一批優秀的企業。
中國制造從制造,到產品,再到核心技術,就是一個不斷突破的過程。而且我覺得現在已經開始到達了第三個階段,不光是到達,而且我個人感覺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前進了起碼三分之一的路程。
我們確實能看到,過去中國在核心技術上已經突飛猛進。比如手機行業無論是芯片,還是屏幕,中國都是越來越進步的。核心技術的打造需要周期,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國產手機會有一系列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這只是時間問題,到那時就是整個中國軍團的全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