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奪得快遞業上市頭籌,快遞公司蜂擁登陸資本市場,進入升級階段再投資期
解密快遞業后江湖時代
昨日上午,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鑼聲,第一次為民營快遞敲響。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通速遞)創始人喻渭蛟夫婦共同敲鑼,這不僅意味著圓通正式登陸A股,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快遞業進入上市元年。
除圓通之外,順豐、申通、中通在可以預期的一段時間內也有可能完成最終的上市,其中順豐借殼鼎泰新材[0.56% 資金 研報]上市方案已經獲得證監會有條件的批準。申通則將借殼艾迪西[0.00% 資金研報]、韻達將借殼新海股份[0.95% 資金 研報]。
當快遞企業已經可以在A股市場湊成一桌麻將時,中通快遞則宣布將在美國上市,并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說明書。而百世早前也透露,會考慮獨立上市。
經過了20多年的野蠻生長后,上市對中國的民營快遞業來說,是一次利益的變現,也是一次自我革命。從最初的粗放式發展一路走來,快遞產業已進入升級階段的再投資期,資本大戰已拉開帷幕。
從創辦到上市一路“逆襲”
昨日,圓通速遞開盤后市值達到980億左右。以昨日收盤價乘以二者持股數量,可算得喻渭蛟夫婦身價達到620多億,目前在民營快遞領域排名第一。相關公告顯示,借殼上市前,阿里創投持有圓通速遞12%的股權,云鋒新創持有圓通速遞8%的股權。圓通借殼上市后,阿里創投和云鋒新創共持股約17.5%,成為第二大股東。
從創辦到上市,圓通“逆襲”成功。“勤奮讓人尊重,智慧與膽量成就你的未來。這是我的人生感悟。”喻渭蛟在上市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圓通比其他幾家快遞公司晚開辦了七八年,但最終用16年的時間實現超越走在前面。
據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南都記者介紹,圓通確實不是最早一批成立的快遞公司。順豐、申通于1993年成立,宅急送1994年成立,而圓通2000年才成立。在早期直營模式主導快遞市場下,快遞江湖只談“南有順豐,北有宅急送”,沒有圓通的地位,圓通等加盟式快遞被裝在一個“通達系”標簽里。其二,在上市的賽跑路上,圓通也不是第一個借殼的快遞企業。申通最先宣布借殼上市,但由于圓通在通達系中率先打造升級版加盟式快遞模式,引進阿里系資本,改進公司治理結構,圓通上市路上再次“后發先至”。
圓通速遞的業務量在去年已成為行業第一。資料顯示,2014年圓通速遞完成快遞量18.57億件,同比增長44.63%;2015年業務量達到30 .32億件,同比增長63.27%,市場份額高達14.67%,躍居行業第一。2015年,圓通速遞實現營收120.9億元、凈利潤7.17億元。成功上市之后,作為中國快遞第一股,圓通速遞承諾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1億元、13.3億元、15.5億元。
融資后將提高運能及信息化上市后,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錢要怎么花?南都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向喻渭蛟提出了這一問題。對此,他表示“對得起股民,對得起團隊,是根本所在”。
在這個準則之下,喻渭蛟表示,圓通將通過資本的杠桿作用快速整合產業鏈。“快遞只是物流鏈條中的一個核心環節,還有很多產品和鏈條沒有整合。”另外,就是把錢花在運能的提升上。“我們現在大部分快遞公司,好像成本好低,那是因為他們是汽運快遞,航空和信息化的打造都非常缺乏,包括自動化的分撿。先進的工藝、先進的設備及流程都還沒有轉型升級。”喻渭蛟表示,上市之后,圓通速遞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和并購工具,豐富產品結構、提升綜合實力。
在運能提升上,喻渭蛟說,2007年,他去美國聯邦快遞考察時,有兩點感觸。“一是沒有飛機的快遞公司不是真正的快遞公司。于是2008年我提出了這一想法,并于2009年開始布局。二是信息化才是快遞企業的核心,要讓信息化引領圓通發展。”目前,圓通在全國范圍內擁有轉運中心82個,終端網點超過65000個,縣級以上城市覆蓋率達93.9%,擁有5架自有全貨機,是國內僅有的兩家擁有自有航空公司的民營快遞企業之一。喻渭蛟表示,圓通是一家快遞公司,但未來她會是一家科技公司,或者是航空公司。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圓通后發先至成為民營快遞第一股,對中國快遞業是一種特別的激勵。他表示,目前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快遞物流企業是成立于1907年的美國U PS,從贏利能力和品牌價值看,美國多年來保持全球第一快遞大國地位。但到了2015年,中國快遞包裹總規模已是美國包裹總量的1.5倍,而這是中國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實現的趕超。“在謀求全球最大快遞強國路上,借助圓通等快遞企業,中國也可能‘后發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