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6日早間消息,今年,全球芯片行業的并購創下歷史紀錄,而中國投資者對于國外芯片廠商的興趣高漲。一些競爭對手認為,這意味著全球并購市場的競爭將會更激烈,而目標公司的出售價格將會更高。
2015年,芯片廠商宣布了總規模超過800億美元的并購。這些芯片廠商正在收購同行業公司以擴大規模,迎接物聯網市場發展帶來的對各類芯片需求的爆發。
日本瑞薩電子首席財務官柴田英利表示:“通過技術優勢實現自發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擴大規模,提供廣泛的解決方案變得至關重要。”
不過,中國投資者的大舉收購正推動目標公司的出售價格持續上升,而競爭對手常常無力匹配這樣的價格。清華紫光目前正主導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發展。過去兩年,該公司投入了100億美元進行并購,并計劃在未來5年內再投資近500億美元。
柴田英利表示:“中國公司確實支付了更高的價格。我們的擔心在于,他們推高了并購價格,并成為重要競爭者。”
許多中國投資者是非上市實體。本月,清華紫光計劃向一家存儲芯片工廠投入近130億美元。今年4月,一個中國投資財團宣布以約19億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美國智能手機攝像頭芯片廠商OmniVision。
芯片行業咨詢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CEO漢德爾·瓊斯(Handel Jones)表示:“事情并沒有結束。我們知道還有許多活動正在推進,有些將在未來幾周內宣布。”瓊斯預計,出現整合的將包括存儲和電源管理芯片市場。
意愿迫切
自2011年PC市場觸頂之后,芯片廠商的戰略就出現分化。一些廠商專注于為智能手機開發高能效芯片,為汽車開發故障安全芯片,以及面向數據中心的高性能服務器芯片和面向物聯網設備的各類芯片。
芯片行業獨立咨詢師鮑勃·梅瑞特(Bob Merritt)表示:“市場參與者有著許多可能的變數。而基于能否對科技發展趨勢做出正確預期,芯片行業曾出現過很多贏家和輸家。”
因此,許多公司都選擇通過并購來加強技術和能力,試圖搶占先發優勢。本周二,美國芯片廠商Microsemi提出,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同行業公司PMC-Sierra。
Lux Research的帕拉維·馬達卡西拉(Pallavi Madakasira):“盡管市場沒有恐慌,但收購意愿迫切。”
原因存疑
在推動芯片行業并購的同時,中國投資者扮演的角色也令業內感到迷惑,例如清華紫光收購西部數據15%股份的交易。西部數據生產低利潤率、已廉價商品化的硬盤和存儲芯片,而這些產品的發展前景很有限。
臺積電總裁及聯席CEO劉德音表示:“我看不太懂一些收購舉措。”
分析師認為,中國投資者希望通過這些收購實現中國芯片行業的自給自足。他們希望掌握這一行業的各個方面,開發出可以與市場現有廠商競爭的產品。
目前,芯片行業正處于動蕩之中,而中國投資者的意愿則使得行業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Northland Securities分析師蓋斯·理查德(Gus Richard)表示:“人們正試圖讓這樣的收購合理化,并削減研發支出,那么未來3到5年的增長將來自何處?”
他指出:“目前做出預測很難,因為一些市場活動已經超出了我認為的正常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