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專賣店不“專賣”
10月9日,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德興路,一家自稱為番禺區雷士照明總代理的門店中,記者看到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打發閑暇時間。
奇怪的是,在番禺區,除了這家經銷商,僅一街之隔的勝利大街的另一經銷商也聲稱自己是番禺區的總代理。
原來就是一個大的分銷,沒有聽說有一個總經銷,今年我們公司就把它(總經銷資格)爭取下來了。”勝利大街的這家雷士照明專賣店的一名員工說。
不過,德興路雷士照明經銷商并不認同這一說法,該店一名員工指著掛在墻上的授權書說:“我們才是一級代理,我們是有授權書的,他有沒有授權書?”
記者還發現,有些專賣店雖然有雷士照明的統一標識,但所賣的產品并不局限這一個品牌。
在上述德興路經銷商門店中,只有一部分是雷士照明的燈具,另外還五花八門地展示著其他品牌的產品。
在海珠區的粵景市場,一家打著雷士照明Logo的店里,記者甚至找不到一件雷士燈飾品牌的產品。經過詢問才知道,這家店從年初就沒有再經銷雷士照明的產品,只是原來的裝修還沒有調整。
記者以欲開專賣店的名義,咨詢一位代理雷士照明產品多年的經銷商。這位經銷商說:“我不建議你做專賣,雷士的東西很受限制,可以開一個雷士專柜,兼顧其他品牌產品,你只是用雷士的名,然后吸引其他的客人。”
該經銷商附近有不少雷士專賣店,但他告訴記者:“他們都不是什么專賣店,他們都貼一個(雷士)牌子出來。”
不過,雷士照明現任董事長閻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似乎已經認同了這種模式。“我們給他們授信,先發貨給他們。比如安徽運營中心,我給你3000萬元授信 額度,你在安徽做分銷,我們給你很大折讓,賺錢是你的。但條件是,你必須統一品牌、統一市場、按統一的要求去做。”他說。
這種先壓貨后付款的方式是非良性的,透露出一股江湖習氣,“在資金上可能會比較麻煩,你讓我銷,你把貨壓給我,但是沒錢,沒錢就變成應收賬款了。”
雷士照明上半年實現收入2.56億美元(約合16.2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1%。在整個燈具產品銷售不景氣的背景下,雷士要求死守年初目標的80%,這就意味著,如果后4個月行情仍然無法啟動,雷士或將面臨較高的應收賬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