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浴房企業對上海廚衛展的愛恨。2012年第17屆中國國際廚房、衛浴設施展覽會將于5月23日—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作為國內廚衛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上海廚衛展歷來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的亮相。
在被業內喻為“寒冬”的2012,企業是否依然趨之若鶩參加展會?在展會越來越“泛濫”的背景下,企業對于當前這種的展會形式是否“疲軟”?對于上海廚衛展,企業又有著怎樣的愛恨糾結?
情迷上海展
淋浴房十大品牌作為繼法蘭克福展和米蘭展之后世界第三大衛浴展、亞州最大的廚衛展會,上海廚衛展迄今已舉辦過16屆,縱觀上海廚衛展的發展歷史,從1996年的300家到2011年的3904家參展廠商,展會一路走來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支持,規模和影響力都在不斷擴大,上海廚衛展漸被譽為“中國衛浴奧斯卡”。
目前上海廚衛展的主要定位“精品的海洋,采購的天堂”,在業界普遍認為,參加上海展的表現決定了企業的招商,甚至決定到公司的未來發展。所以,我們也不難發現參加展會的企業逐年增加,而且各個商家都不惜重金盡可能拿足夠大的位置。而且展位的裝修也是越來越豪華,費用動輒數十上百萬,現場活動也是越玩越多樣。而那些品牌還不夠知名或者新崛起的品牌即便不能占到好的位置也要在展會上搶占一席之地,要么在現場派發宣傳單,要么在場館附近租賃場地舉行相關活動?偠灾虾N衛展對于廚衛企業而言,就是一個充滿魅惑的妖嬈女子,花盡心思“期盼抱得美人歸”。
九牧作為廚衛行業的領先品牌,一直以來都未曾在上海廚衛展現身,而今年卻做了個決定,不但參加展會而且也透露將會給行業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航空母艦造型展臺將“神秘”亮相。九牧集團營銷副總裁張彬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九牧擁有這么好的技術和平臺,總是不登臺也不行”,他認為現階段的展會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而且上海廚衛展也是大家聚焦和關注的平臺,所以九牧也在積極備戰上海展。英皇衛浴市場總監曾曦認為,上海廚衛展似乎也成為企業身份級別的一種象征,正如奧斯卡亮相的定是當年最紅的明星。
糾結上海展
眾企業摩拳擦掌備戰上海廚衛展,從各媒體新聞報道來看,對于今年的展會企業似乎投入精力更多花費更大,有些甚至從去年就開始籌備規劃,除了在媒體上面的全覆蓋宣傳,在現場活動上面更是精彩紛呈。例如,明星出席是每屆廚衛展必不可少的重頭戲,去年范冰冰、陸毅亮相,充分引起明星轟動效應。2012年,王力宏、楊威、干露露等助陣同樣氣勢難擋,王力宏偶像魅力自不必說,楊威的奧運冠軍光環也不甘示弱,干露露更是亮出必殺技,揚言現場泡澡,噱頭十足,另外,經濟學家郎咸平也將關注上海展,關注家居解讀最新經濟形勢……不管宣傳方式或者營銷手段如何,都在表明著企業對本次展會的重視程度之深。
然而,從企業投入角度,筆者卻了解到,今年上海廚衛展展位費用相對去年有所提升,漲幅將近一成。對于每年風風火火的展會籌備工作,有企業坦言無奈:“每年展位價格都在漲,再加上參展前后龐大的人力物力費用,其實參展成本非常高,企業也有壓力。但是,人人都參加,也就逼著你不得不參加。”
從上海廚衛展的展會組織情況來看,有的企業還是在原來展位恭候,例如華美嘉、富蘭克;有的企業展廳擴大不少,例如中宇、泰陶;而有些企業沒有出現,例如法恩莎、金牌衛;同樣也有不少新進企業,例如九牧?梢园l現,在廚衛形勢嚴峻的2012,各企業都為上海廚衛展慎重地做了個決定。
一面是展商面對高成本高費用發出的無奈,一面是越來越多品牌削尖腦袋參加展會的激情,對于上海廚衛展,企業是真心看好展會形式及意義進而參展,還是被“綁架”,純粹為了參展而參展?華美嘉衛浴從2002年開始參展,今年是第11次亮相上海廚衛展,見證著每一年的變化,華美嘉衛浴營銷總監方慧華認為,展會在規模、檔次、與國際接軌程度方面一年比一年強,發展得越來越成熟,但是這樣一個舞臺卻很容易讓一些企業迷失,以為登上舞臺就能獲得觀眾追捧,招商目的過強而急功近利,最終未能取得參展效果,反而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企業是否參展必須根據自身需求和實力而定。他表示,如果上海廚衛展能夠實行兩年一屆,效果或許會更好,對行業對企業對展會自身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難棄上海展
有人說,展會就像圍城,有人想進來,有人想出去。如何在圍城中尋求幸福,利用展會發揮自身的最大效益,是參展企業應該深究的問題。上海廚衛展之于廣大企業,究竟是蛋糕還是雞肋?投入較大,參展企業卻為何熱情不減?高投入能否帶回等值回報?四維衛浴營銷總監冉亞夫表示,“我們所有的企業都在往品牌路上擠,這條路太狹窄,走的人太多,而真正適應市場的產品太少。正如原來的星級賓館與現在的快捷酒店,各分天下,各取所需。”
作為廚衛行業趨勢風向標,上海展推出的新品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未來一階段行業的流行趨勢,企業之所以對上海展如此重視,一方面原因也是藉此掌握流行動態,緊跟市場步伐。上海展是亞洲最大的廚衛展會,是行業大盛會,備受國內外企業的關注,對于企業而言參加展會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表示我還存在”,讓同行、經銷商、設計師以及消費者知道品牌的存在,但是企業參展的實際意義和效果卻很難衡量。
縱觀歷屆上海廚衛展,數以千計的廚衛企業在這個平臺上角逐較量,展館中強者如林,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展會資金投入讓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隨著展會的發展,廚衛企業如何從狂熱的展會營銷中轉向理性的品牌營銷,是上海廚衛展傳遞出來的行業共識,而如何做,如何轉變,是企業思考的關鍵點所在。
有業內人士表示“參展需要勇氣,不參展更需要勇氣”,其實也表明了當前企業參展的現狀:參展企業眾多,參展目的也不盡相同,大品牌為展示,中小品牌求招商。品牌需要積累,招商需要考察,新技術需要內化,參展是一個分階段的長期積累過程,參展能否為企業帶來預期的回報很難做到立竿見影。因此,上海廚衛展之于廣大企業,當是“愛恨糾結,棄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