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11月6日,樂視控股創始人、董事長、CEO賈躍亭發布一封全員內部信,反思因節奏過快導致公司資金不足,宣布要停止燒錢擴張。
樂視股價大跌牽連酷派
昨日樂視網股價繼續承壓,至收盤跌幅4.68%,報37.85元/股,當天市值蒸發36.8億元。而自11月2日樂視資金鏈緊張傳聞出現至昨日,樂視網股價已經下跌14.62%,市值蒸發128.63億元。
資本市場一直在減持樂視。據媒體報道,11月4日和11月7日,樂視網連續兩次現身深市大宗交易平臺,買方和賣方均來自紅塔證券上海驪山路營業部,均出現顯著折價,兩次合計成交超過千萬元。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樂視是酷派第一大股東,酷派港股股價也被“牽連”大跌。昨日開盤,酷派港股一路下跌,最大跌幅達到25.19%,盤中跌幅有所收窄,至收盤跌幅17.56%,每股報1.08港元(約0.94元人民幣)。
2015年6月樂視出資21.8億元入股酷派,以17.9%的持股比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今年6月,樂視再次斥資9億元購入酷派股份。樂視的持股比達到28.9%,已經成為酷派控股股東,持股成本為2.12元。以昨日酷派股價計算,樂視持股浮虧17.16億元。
昨日樂視方面稱市值蒸發是市場行為,對此不予置評。
手機業務欠款,將“開源節流”
昨日,有樂視手機內部員工向新京報記者證實,確實存在(供應商)欠款,但他并沒有透露叫停項目的數量以及欠款總額。
另一位在山東擔任樂視電視前端銷售的員工則告訴新京報記者,就他了解,目前網上傳的樂視拖欠供應商貨款的事情是樂視被抹黑,他所在的銷售部門目前正常運轉,公司業務也不存在問題,獎金公司照發,也沒存在網上爆出的工資緩發的情況,樂視“一分錢也沒少給”。
這跟賈躍亭近日的說法保持一致:樂視手機出現欠款,樂視電視則正常。
11月6日,賈躍亭發內部信,稱公司發展節奏過快,近幾個月供應鏈壓力驟增,加上一貫的資金問題,導致組織與資金面臨極大挑戰。在這封5000字的內部信中,賈躍亭從側面承認了樂視正在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困境,并表示樂視在積極尋求轉型。
賈躍亭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稱,“電視的供應鏈沒有問題,產品處于供不應求階段,有良好現金流,也不欠外部供應商貨款;但手機業務確實存在欠款問題,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解決。”
據媒體報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供應鏈人士分析,按照樂視手機2000萬的年出貨量來計算,采購額約為200億-250億,平均到每個月的貨款是15億-20億。目前樂視手機是3個月結,現在有供應商表示樂視已經逾期2個月未付貨款,也就是說目前樂視欠款100億-130億,逾期大約為30億-50億。
賈躍亭透露,樂視將通過三種方式處理手機業務欠款問題:一是內部籌集資金;二是外部融資;三是結束燒錢模式,控制成本,產生正向現金流。“未來手機業務要借鑒電視業務lepar模式,從生產到銷售全部轉向自營,把自有電商和線下渠道打通,減少渠道成本,釋放生產力。” 新京報記者 李春平 朱星 馬婧 劉素宏
觀點
“未來30天對樂視十分關鍵”
一位從2004年就一直關注樂視網的私募公司董事長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樂視網更側重于概念炒作,而沒有重視業務本身。其認為,未來30天,對樂視網十分關鍵,一個月的時間,足以讓事態明朗化。“需要看這段時間里,金融機構、信貸主題對樂視網的態度,是否會發生變化,進而引發恐慌。”
該私募人士認為,樂視網當下如果能夠穩定公司股價,對于其挺過這一關十分重要。但其表示,縱然樂視網挺過了這一關,如果不進行改變,從長遠來看,前景并不好。至于如果有機會,當前是否會參與樂視網融資,該人士表示,如果是之前的幾輪,或許會參與,但當下不會了。
新京報記者 朱星
看點
一張截圖引發樂視小米“開撕”
“昨天,幾個大供應商和我說,樂視欠款總額在150億以上,四五家供應商欠款在10億以上。明天估計有四五家開始起訴……”11月7日13點17分,樂視生態官方微博發布一張疑似雷軍的微信對話截圖,截圖顯示雷軍稱:“少一些胡來的人,大家都可以專心做事。”
樂視生態官方微博稱,“樂視墻從未垮,加把勁也白搭。您手機被碾壓,電視名存實亡。”樂視生態還@雷軍,稱“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濕腳。天在看,做人一定要積德。”
隨后的13點51分,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對此回應稱:“1、請樂視正視自己供應鏈欠款問題,不要企圖用卑劣的手段轉移視線。2、請告知股民和用戶到底欠了供應鏈多少錢。”
不過昨日小米方面否認了該截圖的真實性。隨后有網民指出,該截圖是“合成的”。隨后網上還出現了周鴻祎、余承東等行業大佬的微信截圖,內容相同,背景相同,僅名字與頭像不同。新京報記者就此詢問了樂視方面,樂視方面稱對此不予置評。
新京報記者 馬婧
疑問
股價下滑,“妖股”資金鏈還能撐多久?
外界一直擔憂的,賈躍亭也曾提及的資金鏈問題最近再次成為焦點。樂視這艘大船曾經連拉幾十個漲停,頻頻創下“妖股”戰績。不過隨著股價不斷下滑,樂視的資金鏈還能持續多久?
在業界,妖股樂視被稱為“發布會公司”和“講故事公司”。在剛剛過去的10月,據不完全統計樂視在全球范圍內召開了5場發布會。每一場發布會過后,樂視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垂直產業鏈整合模式,就給資本市場更多的想象空間。
2015年4月28日,樂視網大漲8.92%,股價為122元人民幣,成為了繼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之后第五位市值在1000億人民幣以上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去年樂視股價最高時直逼200元/股,市值1400億元左右。有券商分析師解析稱,樂視的市值將有可能達到2000億以上。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同樂視的發展邏輯,他表示,無論是此前的叫車軟件還是現在火熱的共享單車都難說沒有泡沫,因為用金錢、資本來換取時間、空間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邏輯。
進入2016年,樂視網48億定增獲證監會批準。有分析人士認為,樂視生態很多子業務已很難再融資,賈躍亭股票也很難再抵押,樂視網很難再有其他途徑融資。
隨著欠款風波發酵,樂視股價持續下跌,這才是樂視模式最大的危機。家電專家劉步塵認為,“樂視模式需要大量燒錢,股價上不去,就沒法融資,這個模式就沒法做了。”
有私募分析師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比例股權質押一般都是缺錢,雖然在A股市場上很常見,但像賈躍亭一樣拿出超過八成股份用來質押融資的實控人不多,因為當股份大幅下跌時,質押人很容易有平倉風險。”
新京報記者 馬婧 劉素宏
11月6日,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發表內部公開信,公開承認樂視目前存在資金鏈緊繃,并對手機業務造成影響。
新京報記者統計,自2010年上市以來,樂視網通過定向增發、發行債券、銀行借款等方式,融資過百億。但同期,樂視在視頻、電視、手機、云計算、汽車、金融等領域均大筆投入,關于樂視“缺錢”的質疑聲始終未曾消散。同時,巨額的投入并沒有為樂視網形成“造血”機能,樂視旗下納入上市公司樂視網的生態業務樂視云、電視、內容板塊仍處于虧損。
賈躍亭已質押5.71億股份
11月6日,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發表內部公開信,間接回應自上周起便一直在市場流傳的樂視資金鏈緊張,拖欠供應商貨款問題。在公開信中,賈躍亭表示,公司發展節奏過快,近幾個月供應鏈壓力驟增,加上一貫伴隨樂視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缺錢,一直是樂視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樂視網今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樂視網負債余額為189.7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5.72%。樂視網在季報中表示,公司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仍然相對較高,增加了資金管理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利息費用的支出,從而帶來一定的償債風險。
樂視網的現金流量表,也釋放著“缺錢”的信號。三季報顯示,樂視網1-9月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4億元,同比下滑32.89%。與此同時,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大費用支出巨額增長,漲幅分別達到160.07%、88.04%、197.92%,僅財務費用一項,就達到4.06億元,而同期凈利潤才4.93億元。
為緩解樂視網資金緊張局面,賈躍亭頻繁將手中持有的樂視網股票進行質押。數據顯示,自2013年3月起,幾乎每隔幾個月,賈躍亭就將持股質押。截至今年9月末,賈躍亭已質押5.71億股樂視網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為83.63%;賈躍亭之弟賈躍民質押了4182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為95.17%,質押目的是“為融資提供擔保”。
此外,2015年,賈躍亭先后減持樂視網7.29%股份。媒體報道,賈躍亭共套現80億元到100億元。這筆減持套現的錢隨后被賈躍亭以無息貸款形式借給了樂視網。
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2010年上市以來,樂視網IPO募資7.3億元,三次定向增發募資60.28億元,5次發行債券募資25.3億元,此外歷年通過借款間接融資52.56億元,6年通過樂視網這一上市公司平臺,累計募資145.44億元。
錢去哪了?
6年融資過百億,樂視網的融資水平在上市公司行業中已顯不俗,但同時樂視網對外投資也不斷增加。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13年,樂視網對外投資僅9.08億元,2014年增加到16.03億元,2015年達到30.41億元,幾乎增長一倍,而今年前3季度,這一數據已經達到73.18億元。
新京報記者統計,自2010年上市至今,樂視網對外投資活動已流出148.32億元資金,用于設立子公司、并購基金、收購股權等事宜上。
大舉對外投資,使得樂視網資金鏈緊繃。今年前三季度樂視網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2.57億元,同期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2.06億元,勉強支撐投資資金鏈。
但大舉投資并未給樂視網帶來更多的凈利潤。三季報上,樂視網雖交出了營業總收入167.95億元,但從成本角度看,今年前三季度樂視網營業總成本為167.97億元,樂視網整體上并沒有營業利潤。
從樂視網合并報表看,10家并表公司中,花兒影視、樂嗨文化、TCL盈利,累計盈利2.56億元。其余7家生態子公司均為虧損。
“到目前為止,除了樂視網之外,樂視的其他產業尚處于培育過程中。”產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