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衛電器為銷量打價格戰。購買冰箱、空調時,你會仔細查看上面的“能效標識”嗎?16日新一輪家電補貼政策265億元的大禮包讓家電企業拍手稱好。很多消費者卻并不買賬:“什么能效標識?還是價格實惠是王道。”
全球家電行業陷入整體衰退,國內家電業亟需政策刺激。在此背景下,國家將補貼265億元用于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中國十大廚衛電器品牌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這受到國內家電企業的追捧,稱其有望拉動國內消費3000-5000億元。
但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周末記者走訪省城家電賣場發現,盡管中國十大淋浴房品牌從冰箱、洗衣機、空調這樣的大家伙,到電磁爐、電熱水器等小產品,幾乎所有家電都有能效標識,標明其從一級到五級不等的能效水平,但不少消費者選購時,依然是價格為王。一些年齡較大的消費者就明確表示,不會看重能效標識,“誰知道是不是真的省電”。而對于新出臺的補貼政策,他們更關心“節能補貼后買家電能否更便宜?”
由于新政目前尚未規定補貼細則,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參照早前定頻空調“節能惠民”政策,家電節能補貼將由政府直接補貼給企業。比方說,廠家生產一臺空調的成本為3000元,由財政補貼給企業10%即300元,則空調最終售價為2700元左右。“可這樣一來,消費者沒有直接拿到補貼,買不買賬還不好說。”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擔憂。
不僅如此,記者也注意到,受生產、研發成本等因素制約,節能型產品往往要比同類非節能型產品貴出不少,即便有了政府補貼,高端節能機型依然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