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高交會搭建起國內外新興領域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尖端技術風云際會的大舞臺和競技場,助推創新驅動加速,助推科技改變生活。本屆高交會更將創新資源聚合的“乘數效應”發展到極致,“行業風向標”“技術風向標”“創新風向標”的作用更加彰顯。
跟隨意念靈動翻飛的無人機,全球首款單體微型踏頻傳感器,集污染物吸附和抗菌性為一體的基礎材料……成千上萬個創新產品、設計、技術、理念,匯成了創新的海洋。透過它們,感受到的是驚奇,看得見的是未來。
科技化——
智能硬件產品參展比例增多
當前炙手可熱的無人機,是本屆高交會必不可少的一大亮點。然而,逛展的觀眾發現,和早幾年不同,那種花里胡哨、吸引眼球的“玩具”無人機基本銷聲匿跡。在“無人系統展”的分會場,大規模出現的是工業用途的無人機展品。從消費級到工業級,從最初拿來“玩”,到如今注重“用”,無人機市場的風向正在悄然轉變。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創新驅動、質量引領,正是推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高交會匯集高端創新資源,無疑是驅動當前“中國制造”晉級“智造”未來的強力引擎。
十幾年來,許多產業與高交會一同成長,實現了從低到高的價值鏈提升。以深圳的平板顯示行業為例,過去靠簡單的加工生產,如今已進入了價值鏈頂端的自主研發,從“跟隨跑”變成了“引領跑”。
而較之以往,第十八屆高交會智能硬件產品參展比例空前增多,相關專業沙龍與活動中的硬件主題占了高交會期間活動主題的半壁江山。從物聯網到VR、AR,從3D打印、信息通信到網絡安全等領域,囊括大量海內外首發新品。而“人工智能專區”“智能制造專區”以及首次設置的“電子新技術新應用展”上,眾多智能硬件廠商百家爭鳴、眾多智能硬件產品百花齊放。
9號館里,杭州鑼卜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雞蛋車”安裝了GPS天線、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運行時,激光雷達、雙目攝像頭、慣導系統、高精定位系統、數字化地圖等同時開啟,實現對汽車的實時控制、安全防護、模式識別,應對復雜路況,實現智能安全駕駛。“未來道路上,將是自行駕駛的‘汽車人’。”智車優行首席執行官沈海寅說。
作為高交會的資深主辦單位和重要參展方,中國科學院今年以“科技改變生活,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集中展示了39家研究所及機構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機器人、材料與新能源、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等領域的265項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其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單獨布展2500平方米,重點展示健康與醫療、機器人與智能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云計算與大數據等領域的近百項成果,引領戰略性前瞻性新型產業。
國際化——
開辟中外交易直通車,首設“一帶一路”專題
“高交會是我最喜歡的展會之一,我已6次率團參展,深圳每次都能給我驚喜。”俄羅斯國際信息通訊聯盟副總裁蓋納金·波波夫說,高交會越來越國際化了,參展的國家越來越多,比如旁邊展位的南非,今年就是第一次參展。
連續17年到訪的俄羅斯展團,可謂與高交會共成長共發展。今年,俄羅斯高端科研機構、著名高校、創新型企業、行業協會近20個單位參展,集中展示航空航天、新材料、信息和通信技術、生物醫藥研究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數據顯示,2014年,有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歐盟等2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33個團組參展;2015年,參展國家和團組分別增至28個和39個;而今年,有30多個國家3000多家展商、超過1萬個項目參展,超過80個國家的海內外客商到會。高交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高交會在推動各國高新技術交流的同時,也為高新技術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推廣平臺,這也是高交會吸引眾多展團多次參與的魅力所在。
中國的制造升級,中國的創新驅動,根本上靠自主研發,也離不開大量來自國門之外的“援手”。越來越有“國際范兒”的高交會,成功鏈接國內外科技資源,開辟了中外高新技術成果展示交易的“直通車”。本屆高交會上,一批全球領先的尖端技術產品驚艷亮相:全球首款集音樂、通信、智能燈光為一體的智能頭盔、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顯示屏、全球首款應用第三代裸眼3D光柵顯示技術的裸眼3D手機、全球首創的可折疊式超高清VR智能移動影院等。
引進來,更走出去。今年高交會“五個突出”中,有一個“突出開放共贏”。其中,特別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實施,首次開設“一帶一路”專題,吸引3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43個團組參展,其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23個。
“通過絲綢之路,過去我們走出去的是茶葉、絲綢、瓷器;如今,借助高交會,我們走出去的是先進科技和優質產品。”17日,高交會組委會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名代表認為,中國高科技企業有望在這一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生活化——
科技產品應用將不斷刷新公眾想象
深圳倍泰的展位上放有一個寫字臺大小的遠程診療平臺——“迷你醫院”。展臺負責人告訴記者,倍泰與“微醫”問診平臺展開合作,患者可通過平臺大屏幕與醫生遠程交流,實現就診;與“迷你醫院”結合使用的還有一套完整的遠程健康監測設備。
一切的科技革命、智能制造,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人類生活更美好。未來,我們的生活還可以有多智能?高交會不斷刷新公眾想象。
2006年,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在高交會上預言:不出10年,智能機器人一定會走進千家萬戶。當時此言被人們認為是“吹牛”。如今,掃地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智能玩具機器人,都已經進入了市場。
2009年高交會上,有專家預言:“中國互聯網下一個十五年,將是電子商務的十五年。”目前看來,實體賣場也不再拒絕電子商務,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擁抱電子商務。
短短數年,高交會已發出無數預言,從即時通訊軟件普及、智能融入生活、電子商務取代傳統商業到健康云平臺建設、3D打印商業應用化、石墨烯手機等,一一在現實中實現。智能手機、服務型機器人、物聯網,以及VR、AR、可穿戴設備、云計算、3D視覺等,這些新技術產品,都是在高交會上嶄露頭角,進而大規模應用鋪開。
時下,跑步已成為全民熱愛的運動,佩戴各種智能手環監測運動成效也成了很多人熱衷的事情。“但目前的智能手環只能監測到運動的基本參數,還沒有更多細微的科學數據分析和健康指導意見”。高交會5號館的智能運動衣展臺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這款智能運動衣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的一家公司研發,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夠提供運動負荷心電圖的智能衣。
用戶在運動時如果穿上這款運動衣,除了靜態心電圖分析外,還可以提供運動狀態下的動態心電圖,幫助用戶分析心跳過速、過緩、早搏、漏搏等不良情況,從而幫助用戶調整運動狀態,有效降低運動風險。可以想見,未來城市的林蔭道上、體育場的標準跑道上,穿著這種灰藍色運動服跑步,也許會成為一種人人追捧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