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租寶”到“快鹿系”再到“中晉系”,消費者投資信心接連被挫傷。本應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現今卻頻頻暴露問題,在監管重拳及消費者信心漸失的雙重壓力之下,互聯網金融的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
形勢嚴峻 整治勢在必行
“當前非法集資案件風險加速暴露,大案要案高發頻發。網絡化趨勢明顯,蔓延擴散速度加快。”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介紹當前非法集資案形式時表示。
據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2015年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數量、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同比分別上升71%、57%、120%,達歷年最高峰值;跨省、集資人數上千人、集資金額超億元案件同比分別增長73%、78%、44%。特別是以e租寶、泛亞為代表的重大案件涉案金額數百億元,涉及幾十萬人,規模之大、膨脹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而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P2P網絡借貸、農民合作社、房地產、私募基金等成為非法集資重災區。“泛理財化”、承諾有擔保、低風險、高回報等等,則是這些行業或領域非法集資的重要特征。據不完全統計,投資理財類非法集資案件,占全部新發案件總數的30%以上。
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非法集資犯罪案件高發,形勢比較嚴峻。表現為發案數高位運行,大案增幅明顯。年立案數由過去的兩三千起大幅攀升至上萬起。2016年一季度,立案數達2300余起,涉案金額超億元案件明顯增多。
“去偽存真”將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互聯網平臺上非法集資案件的頻發,引發了強勁的監管風暴。
27日,部際聯席會議定于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對民間投資理財、P2P網絡借貸、農民合作社、房地產、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和民辦教育、地方交易場所、相互保險等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摸清風險底數,依法分類處置。
在具體操作上,將強調各地方政府為第一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強化行業監管;建立全方位監測預警體系,實現“打早打小”。
此外,部際聯席會議將于5-7月,繼續開展全國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排查處理活動,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的審查和監管。
事實上,在此番聯系會議召開前不久,14部委便曾召開過電視會議,表示將啟動全國范圍內為期一年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
面對監管層的如此密集、強勁的監管重拳,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必定會受到重創,行業發展空間也勢必會因此被擠壓。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在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時向新華網記者表示:“此時的整治是必須的,沒必要形成市場恐慌”。
“當前監管層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整頓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非法集資、假標不規范的一些平臺。事實上,整治其實是對平臺的一次去偽存真的過程,對于那些合規平臺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將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楊東表示。
空間仍舊廣闊 消費金融或將是下一個發展藍海
那么,未來互聯網金融究竟會如何發展呢?
楊東表示,“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依舊十分廣闊,消費金融是下一個互聯網金融最大的藍海之一。”
“互聯網金融的初衷是為了服務于實體經濟,而在實體經濟中最需要服務的對象便是那些中小企業,而恰恰他們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所服務不到的。”楊東表示,“而在當前‘雙創’的大背景下,創業者、小微企業還將大批涌現,因此這種低成本的、高效率的融資方式,且能覆蓋傳統金融機構,傳統投行、創投服務不到的領域的互聯網金融,所能發展的市場將是相當巨大的。”
而當談及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時,楊東則表示,“伴隨當前消費的升級,國家對消費者鼓勵,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我認為消費金融將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信貸規模會不斷的增加。據央行數據顯示,2015年底中國居民的消費信貸余額是18.9萬億,同比增長23.3%,較一般貸款規模增長1.6倍。
“而目前我們的消費信貸整體的信貸當中占到20%,但在國際上發達、成熟國家中消費信貸在整體信貸占比一般能達到60%左右。由此可見,未來這個市場鴻漸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依靠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消費信貸、消費金融。”楊東表示。
不過,作為創新式的新興金融產品,消費金融雖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同時在其監管上也頗具爭議。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在加強自身自律監管的基礎上,必然是希望法規能夠適當修訂,從而促進行業發展;而從監管角度出發,把握風控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置的。那么,究竟該如何去平衡金融創新與監管完善之間的平衡?互聯網金融的管控標準應如何確定,這些疑惑對于當下的行業發展而言,是亟待解決的制約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