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開淘寶網去搜索一下,就會發現很多跟一些大品牌有著相似點的家電,像美的、蘇泊爾、西門子你會發現有些生活家電品牌竟然跟這個大品牌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
當你在廣州某些街頭行走時,你會發現跟麥當勞相似的麥當當,跟星巴克相似的星克星等等山寨品牌,當你走到上下九時,你也會發現跟某些洋品牌相似的衣服,這些衣服的售價竟然只需要幾十元就能成交,而正品的都要百元以上的。而在這里30幾元就有成交了,當然引來了大家的圍觀了。對于這些傍名牌的事情,為何是屢禁不止呢?
傍名牌為何屢禁不止?
從近年來的一些報道中我們就可看現,假冒偽劣家電和傍名牌家電大多數集中在一些小的家電上,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呢,為何小家電更受某些不法分子青睞呢?
第一點,小家電行業的技術門檻比較低。縱觀小家電行業整體的發展是比較迅速的,但是技術門檻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就給傍名牌的投機取巧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只要有同樣的零部件,它們就能最大限度的仿制,而為了提高利潤,零部件基本用的都是最簡陋最粗糙的材質,為小家電質量埋下了隱患。
第二點,監管力度不夠。因為國家有相關部分的人力、物力有限,并不難時時刻刻都盯著這些不法分子的。而這些人又喜歡跟相關的部分打游擊戰,你掃一個窩點我又重新開一點,你封我逃。
第三點,“利益互惠”,進貨渠道多。假冒偽劣產品和傍名牌家電之所以利潤多,是因為其中用的零部件大多數以次充好,并且不經過質監部門的抽檢,又以正品名牌家電的價格出售,因此利潤很多。這樣,商販們就在家電廠商比較集中的地方選擇自己的進貨點,而在利益的驅動下,生產廠家也冒風險生產這些產品。
法律細則亟待完善
“我國目前還處于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所以‘傍名牌’的現象的確比較普遍。”廣東省工商局商標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傍名牌”的企業違法成本低廉,導致“傍名牌”的現象屢禁不止。在對“傍名牌”者將已注冊知名商標作為自己公司商號的監管方面,《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仍然還有一些欠缺,使得執法人員在遇到“傍名牌”案件時,特別是名稱與商標沖突時,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難以把握。
工商部門應引導企業增強質量意識,樹立品牌觀念,積極采取措施保護知識產權,如建立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指定專人負責與保護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事務等。
資訊整理:中國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