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金產業從“小五金”邁向現代五金,面對的是包括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鎖具安防、廚衛電器十大品牌產品、日用五金等內在的幾大領域,每年貿易總額達10000億美元的國際市場。
中國五金產業從“小五金”邁向現代五金,面對的是包括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鎖具安防、廚衛產品、日用五金等內在的幾大領域,每年貿易總額達10000億美元的國際市場。中國整個輕工業的出口額約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5%,五金行業的出口額排在輕工業的前三位。中國的五金產品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國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五金產業大國。
迅速壯大的中國五金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日益加強,中國正以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實現著由五金大國向五金強國的跨越,從“小五金”到“大產業”,中國正成為全球五金制造中心,五金業是個既傳統又新興和現代的產業。五金制品用途廣泛,過去,人們叫它小五金,諸如釘子、剪子、扳手、刀具。這些小小的五金制品,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產業。
專業細分、產業集群化發展,是近年來中國五金行業呈現的一個嶄新的特征,產生了積聚效應。--五金行業前景看好,產業結構仍需調整。 五金行業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不斷擴大,技術創新產品不斷增加。
中國五金產品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40種產品、不足500個品種,激增到現在的1萬多個品種;產品門類也已經從過去傳統的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三大門類,增加到了包括中國淋浴房十大品牌產品、燃氣用具、吸排油煙、廚房設備、烹飪器具等10大類產品。
經濟設施配套、產業發展成熟度以及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使中國日益成為全球五金制造的中心:主要五金產品的出口增長率均高于產量的增長率,更高于國內市場銷售的增長率;電動工具、手工具、建筑五金產品等傳統的出口大類產品增幅很高。--產業龍頭帶動,中國五金業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盡管中國五金業得到跨越式發展,有了不小的進步,但畢竟工業底子薄,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在高端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的知名度、企業現代管理、物流業態等諸多方面,都需要加強和提升。中國企業的產品不少還屬于為國外企業OEM的貼牌生產,同時,國內不少企業的產品還停留在低檔市場的低價位競爭上。
近年來,在五金產業集中的地區,例如浙江永康,廣東佛山等地,傳統的五金生產企業逐步實現前向和后向整合。原本只生產五金備件的廠家也涉足大型機械設備的制造。通常一個地區的企業,也實現了從原材料加工到備件供應到成品制造的企業間戰略整合。五金制造企業也更重視產品的研發和科技創新,科技研發也促進了五金企業的產業升級。“大五金制造”在產業集中地區已經蔚然成風。
怎么樣才能使企業具有持續競爭力,是很多五金企業都在思考的課題。于是,“大五金制造”的概念逐漸被五金業內企業人士及專家們在各種場合提及,整合五金-制造產業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五金行業主要是通過金屬原材料物理形狀的改變、加工組裝進而成為產品。只要是以一個個金屬部件組裝為主要工序的工業領域都是屬于五金行業的范疇。
其實小五金向大五金轉變就是傳統五金向現代五金轉變的過程,而這唯一的選擇就是依靠科技進步,走科技興園,科技興業之路。如何整合五金行業內各方資源,讓五金制造產業更加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互聯網的信息整合功能給行業的聯盟提供了可能:行業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給眾多企業提供了一個可以跨越空間的買賣平臺,利用網絡銷售自己產品已經形成風氣。
目前,五金行業正在推進產業的結構性調整。一是調整行業、企業結構,引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一批產品檔次高、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的大中型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二是調整所有制結構,使全行業國有、民營、私營等不同成分的企業比例更加合理;三是調整產品結構,使企業逐步建立產品開發機制和技術創新機制,加大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四是調整全國五金產業布局,使其更加合理,整體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