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核能如今,各種各樣的新能源層出不窮,不少能源企業也紛紛投入到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中去。但實際情況是,在目前的狀態下,我們不可能一下摒棄傳統能源,全部用新能源更新換代,而且目前技術成熟的新能源也存在各種不穩定性,不適合完全替代傳統能源。
如何綜合利用這些新能源,發揮各自優勢,提升能效,是當前的重要課題之一。專家認為,能源開發已經不再單純針對某個單一的技術進行創新,而是將能源清潔利用、碳回收與應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應用,各種能源之間的互補與轉化等各種工序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整合。于是,“泛能網”的概念漸漸浮出水面。
新能源百花齊放
上海世博會可謂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利用試驗地,在這里各種各樣的新能源百花齊放,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世博園區首先充分引入了太陽能的概念。世博會主題館屋面大面積鋪設太陽能板,采用并網發電運行方式,將太陽能電傳回城市電網中。該太陽能板面積達3萬平方米,年發電量可達250萬千瓦時,發電功率2.57兆瓦。這將是歷屆世博會之最。在世博園區,參觀者將可能看到各式太陽能景觀燈、太陽能雕塑,還包括既能避雨又能發電的黃浦江兩岸太陽能長廊等。
作為全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上海結合世博科技行動計劃,在世博會期間將示范運行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在內的總計1017輛各類新能源車輛。其中,純電動汽車321輛,混合動力汽車500輛,燃料電池汽車196輛。這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為配套世博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行,世博園區內還新建了1座充電站,為采用快速更換電池方式的純電動公交客車供能,同時在世博大道建設了1條充電線路,在每個站點為超級電容公交客車提供快速充電。
新型能源之外,低碳技術和低碳創意在世博園里也是無所不在。倫敦零碳館里會呼吸的地板、會發電的剩菜剩飯、會保持溫度并且發光的墻壁,都讓人眼前一亮。“漢堡之家”則有效利用人體和室內電器等被動熱源的余熱,滿足室內絕大部分的能源需求。
比如,“滬上生態家”的五層小樓,用上海舊城改造時的廢磚砌成,屋頂的追光百葉可以跟隨太陽角度變化自動轉變角度,電梯上下的勢能也可以儲存起來供電梯自身使用。還有西班牙館用藤條做建材,中國援建的非洲聯合館用可回收的鐵皮制造,整個世博園區普遍采用雨水收集系統等,讓上海世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世博會”。
記者了解到,在這些節能低碳技術中,許多都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技術,雖然尚在示范運行階段,但通過世博會的嘗試,會使它們更為成熟和符合實際運用要求,更快地實現產業化,進而大規模推廣應用。以新能源車為例,世博會之后,上汽研制的混合動力車產品將批量上市,節油20%的上汽榮威750中混轎車等車型將實現量產。
目前上海研制的燃料電池汽車性能穩步提高,綜合成本較去年下降20%以上。新能源車的推廣政策上,上海有望試行整車分期付款、電池融資租賃、里程消費結算等商業模式,還將推動建設710座以上的充(放)電站、約400個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