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家具“零關稅”并未帶來期待中的低價格。《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自2005年1月起實施的進口家具“零關稅”時代將終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自2005年1月起實施的進口家具“零關稅”時代將終結。上海、廣東等地的業內廠商甚至也高調“表態”,關稅成本傳導至終端消費,或刺激漲價15%左右。這引發了不少中高檔家具選購者的強烈關注。
調整關稅必須要有一定透明度,除非特殊情況,一般做法都是在年初就必須進行公示。既然進口家具成本暫時還未在關稅門檻上被“抬高”,那么在傳統的家具銷售旺季,是否還會出現進口家具大幅提價的市場現象。
隨著國際家具品牌進入中國的步伐加快,“零關稅”并未帶來期待中的低價格,一些進口家具價格不降反升,尤其是價格虛高,造成了很大的消費困擾,尤其以2011年7月10日央視曝光達芬奇涉嫌造假與欺詐為導火線,報道爭議不斷,自此進口家具的高端光環被打破,消費者信心跌入低谷。“豪華家具賣場,成了一些人賣弄虛榮心的交易場,這是非常畸形和被動的市場形態,為進口品牌長足發展埋下了隱患。”
調查中,一些家具選購者表示,意大利、法國、德國品牌產地相對比較單一,90%以上為品牌所屬國生產;而美國品牌恰恰相反,生產國多為中國、菲律賓、越南等中南亞國家,只有少量品牌產品標貼上為“美國”生產。“最搞不懂的就是這些進口家具的實際用材,很多都標注是稀有材種的紅櫻桃木、黑胡桃木、柚木,但誰知道呢,如果真的那么稀有,也不會為了促銷,折扣優惠一下降好幾千元一件吧!”業主對于進口家具的真實身價,表示非常不滿。
如果說,買國產辦公家具十大品牌家具是個“體力活兒”,那么,買進口家具絕對是“體力+腦力活兒”。 價格有點亂,有時讓人摸不著規律。有過多次進口家具采買經驗的陳小姐,對于如何買到高性價比洋家具仍舊信心不足。陳小姐直言,幾百上千元的家具,買了再斷好壞也無傷大雅。但幾萬幾十萬元的家具,勢必要在出手前清除一切顧慮,才敢掏錢。
面對這種“成本透明化”的導購方式,郭先生心里有點發慌。難道,消費者眼中的“暴利”產品,反倒成了“困難戶”?進口家具定價是否仍存在“虛高”現象?
對此,超舒適國際家居總經理王蘭玉給出答案:進口家具從“出廠”到進入中國“銷售”,至少要過“稅務、運輸、租金、人工”四大成本關,這四個關卡是令進口產品不得不“被標高價”的主因。王蘭玉以自己品牌的狀況為例,幫消費者算了筆賬。他表示,每次進貨他們至少有20%的增值稅必須要繳納(17%的家具增值稅和3%左右的運費增值稅);國內租金近年來增長迅速,可占到售價的30%;而國內外運費和人工費大概也要占15%左右。因此,進口家具如今想進入中國銷售,成本低不下來,售價也低不下來。
進口家具每年都會出現“調價潮”,是否合理?業內人士稱,原廠調價和運輸損耗等部分不穩定因素,多是造成洋家具每年都漲價的“罪魁禍首”。那么, 由生產廠家每年進行價格微調而產生的“附加成本”,商家會否讓消費者買單?
有人稱:不見得,這通常由代理商自己做主。眾多高端壁紙和布藝品牌每年也會不定期進行價格微調,通常他們會根據廠家調價的幅度確定國內售價是否增長,如果廠家漲幅不大,國內價格基本不動,瑪堡壁紙近兩年就沒有漲價。
同一件產品,出現在不同家具店中,但價格相差幾千元、上萬元的事兒,并不少見。據業內人士透露,如果同一進口品牌,在同一城市的價格體系不統一,主要因為該品牌在國內的代理商或經銷商“多而亂”導致。
其實,許多國際知名家具品牌在本國的規模并不大,有些更是僅有十幾人的家族企業。他們對自己品牌境外代理狀況的掌控力有限。代理權在多人手上,這些中國代理商為了搶占市場,打起“價格戰”在所難免。
當然,有些成熟的國際品牌,會對國內產品的定價體系與打折方式有所規定。意大利納圖茲(Natuzzi)就在上海設立了亞太區總部,負責統一中國納圖茲產品的價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