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區建設二路路口,有一家“朝陽電器維修店”,店旁掛著一塊醒目的宣傳牌,上面寫著“凡青山區建檔困難職工、殘疾人、軍烈屬、孤寡老人免收修理費。”這是王清釗開店21年來一直堅持的傳統。
19歲帶著創業夢來武漢
王清釗的店面積不大,干凈整潔,來維修和購買電器的顧客不少。一位年過八旬的爹爹走進店里,說電視機壞了。王清釗立即招呼妻子過去登記,說一個小時后馬上過去修。
今年42歲的王清釗很清瘦,一口濃重的河南口音,輕聲細語,面帶羞澀,不管誰到店里,他都端茶倒水安排椅凳。
王清釗說,他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在家務農,家里兄妹四個,他不想繼續像父輩一樣種地。1989年春節剛過,19歲的王清釗從老家方城縣農村來到武漢。一袋小米,一個舊背包,陪著他第一次出遠門。
來到武漢,沒有一技之長的王清釗上了電器維修班,學成后在武漢冶金建筑研究所當臨時電器修理工。后來又報了夜校,跟一位大學機電教授學電器維修。
1991年,王清釗租了一間小門面,用200元買了一些簡單工具開起了維修店。“單位很支持我,還把一些貴重的維修工具借給我,要不然我的店根本開不起來。”
助人為樂成為一種習慣
開店做了小老板,但王清釗依然保持著農民的樸實。著名電器超市品牌如果不需要更換零件,一般不收費。給殘疾人、孤寡老人或貧困職工修理電器,不但分文不收還貼上零件。就是這份厚道,讓王清釗遠近聞名,生意也蒸蒸日上。
2008年,王清釗又主動與青山區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聯系,在幫扶中心設立了家電免費維修服務點,每周兩次免費為困難職工修理家電。熱心腸的王清釗在武漢21年來,先后為殘疾人、孤寡老人提供免費維修服務2000余次,免收維修費5萬余元。
王清釗說,幫人就是幫己。去年7月1日早上6點多,一位年近90歲的老紅軍曹爹爹打電話來說,家里電視壞了,急著要看胡總書記的“七一講話”。修好電視后,曹爹爹很高興,拉著王清釗說:“年輕人,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做人要正直。”王清釗說,這句話他一直牢牢記在心里。
為農民工爭取更多權益
2007年,王清釗入黨。第二年,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一家四口獲得武漢市戶口。但王清釗一直把自己當農民工。他還自費成立了“農民工之家”和“外來務工人員工會”,專門為農民工維權和提供一個豐富農民工生活的平臺,目前擁有兩百多名會員。
第一次被選為黨代表,王清釗既激動又緊張。他準備的提案是加強對農民工權益的保障。王清釗說,農民工屬于弱勢群體,正當權益經常得不到保障。
王清釗表示,近年來城市改造許多農民工居住更加困難。去年,一位咸寧的女孩在青山一家超市上班,月收入1000元多一點。本來她租的是200多塊錢一個月的舊房,拆遷后,她只能花500多塊錢和同事合租一套兩室一廳。他希望廉租房能兼顧農民工,讓農民工能夠更好地融入城市。
歡迎轉載分享本文“為弱勢群體免費維修電器數千次”,轉載時請保留文章版權來源網址中國品牌網電器超市品牌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