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新一輪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最快將在下月啟動,屆時家電業將會迎來新一輪的補貼潮。但業內人士表示,眾多家電巨頭企業騙補的現象多,若不加強監管,那么新政將會成為企業騙取資金的溫床。
和之前的家電下鄉與節能補貼的普惠制不同,此次所謂“能效領跑者制度”覆蓋的范圍有限,大多是市場上能效等級較高的產品,具體的形式為廠家自主申報,通過評審后再發放補貼,主要針對企業端,而不涉及消費者。
此次的新政策開啟后,將會為企業減少了成本的壓力,不但能讓消費者受惠,企業更是最受到惠顧的一方。從各大家電巨頭的表達態度來看,有不少企業好象并不看好這一新政,這是為什么?

企業騙補現象難以遏制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家電是高度開放和競爭的市場,節能補貼的目的在于發展高能效產品,促進產業升級。日本‘領跑者制度’ 實施是在變頻技術還未發展的背景之下,以該政策促進技術發展。而目前中國家電業已經解決變頻技術,格力、美的做得相當成熟。‘領跑者制度’已經不適合中國,家電政策的過度刺激反而致使家電企業競爭力下降。企業騙補成本過低,該政策實施只會加速騙補現象惡化。”
業內人士認為:“‘能效領跑者制度’在中國真正實施起來會成為第二版節能補貼。然而此前實施過的節能補貼問題百出,眾多企業一夜之間把產品高能效做的很高,騙補嚴重,這是業界的恥辱。”
事實上,去年節能補貼退出后,留下的“后遺癥”和漏洞令人難忘。相當一部分知名家電巨頭出現了騙補行為。
不少企業通過提高自己的能效標簽而進行騙補的現象多,不中不乏有大企業在,像去年格蘭仕等企業存在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補等行為,這些企業共騙補達9000余萬元。
國家相關部分的審核政策不夠完善,問題多多,致使某些別有用心的企業騙補情況屢屢發生。而新一輪的能效標識政策出臺,或者也會引來更多的騙補情況。如果政策還不盡快完善的話,那么情況將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