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假日,知大網站和旅行社就會推薦誘人的“低價跟團”,但業內人士表示,這些低價背后卻是隱藏著眾多的“水分”。游客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魚兒,為何旅游陷阱屢屢發生,屢禁屢不絕呢?下邊我們就隨專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是有哪些旅游陷阱設下等著消費者往下套呢?

專家揭秘“低價跟團”巨大陷阱,認清避免走進圈套
旅游行業專家表示,近年來各地都出現眾多的低價團風波,但這些“低價團”的背后卻藏著巨大的“水分”。消費者一小心就會傻傻分不清,易走進商家設下的陷阱里,下邊我們就去揭秘到底是有哪些陷阱。
一是購物消費。導游并不是全身心帶領游客游覽,而是打著帶領大家購買土特產的幌子,讓游客購物。這些商家已跟導游事先談好,帶多少人來消費,買了多少東西,導游就能得到多少的回扣。據了解,這種現象已存在已久,消費者在報名低價團時一定要睜開雙眼,看清楚。
二是加點消費。在行程單上增加一些名義上是“贈送”或“優惠”的景點,帶著游客去游覽,然后就要旅客自費購買門票。其實這些門票的背后是有很多的水分在的,可能是被導游高價再轉手給我們。
三是隱形消費。但凡旅游景點以求神拜佛、募捐款項修繕偉人故居或成立展覽館等名義,讓游客掏錢的,這些都是有問題的。燒一支香要多少錢,祈一福又要多少錢,這些黑手法可是導游已跟當地的旅游點勾結起來,坑游客的錢。
為何“旅游陷阱”屢禁不絕?
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近年來旅游亂象層出不窮,一些打著超低價游、購物旅游旗號的旅游團最終讓旅游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少數“黑景點”“黑導游”等甚至危及旅游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因為利益的驅使下,使得眾多旅行社與旅游景區聯手合作,專門騙消費者的錢,無不是利益的作用。對于這些黑手法屢禁不絕,我們認為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加強管理和處罰,一旦發生有旅行社有這種手法直接取消其資格。重重的罰之下,應該能收到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