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深陷劣質門 山寨品滿天飛 誰該為此買單?近幾年,隨著我國涂料行業的飛速發展,涂料正面臨著種種的困境。先是眾多的名牌產品被山寨,再而是眾多的國際巨頭涂料企業也深陷“劣質門”。對于整個紛亂的涂料市場,消費者又該相信誰?誰該為此買單?
山寨涂料滿天亂飛 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秩序
目前,市場上以核心技術缺失以及以專利侵權為特征的山寨手機泛濫成災,而這股山寨化浪潮正在從手機行業向涂料行業侵蝕。據了解,目前涂料行業專利侵權現象十分普遍,一旦某個企業推出新產品新技術,一些設備和工藝相對落后的生產企業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生產的“山寨板”便會橫空出世。
對于這些套用別人名號的產品,我們當然是堅決說不了。這些山寨產品本身質量就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山寨涂料”的出現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由于其采用專利侵權方式,根本沒有支付任何專利費用,這就造成了涂料業的不公平競爭。

大品牌也被黑了 消費者應該相信誰?
相信大家還記得不久之前,立邦劣質造假門事件吧。連這樣有實力有影響力的涂料品牌也被造假了,以后消費者還能相信誰?
國家工商部門抽查過程中,立邦專賣店驚現眾多山寨、套牌之品,這是誰的過錯?是商家還是企業呢?它們中間是否存在著某些見不得人的秘密?
為此,立邦中國區公關兼品牌傳播總監吳佳倫也曾對此向媒體做出過更進一步的解釋:立邦中國在選擇代理商時,會對其資金、開店能力、服務經歷等綜合考慮,并根據其過去一年的銷售情況每年簽約一次。立邦與代理商之間存在合同關系,但代理商開設的專賣店內員工并非立邦員工,因此立邦中國對其不具有管理權。
這么說,也就是這些專賣店造假事件是跟立邦企業是沒有關系的。是經銷商自己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引發的了。那么消費者以后想買到真正的正品又該去哪兒找?
誰該為此買單?
涂料行業造假頻發的原因皆源于“暴利誘使,法制漏洞和消費者趨向名牌”等等方面。企業作為社會打假的主體,打假既是權利,又是社會責任。企業應該跟國家相關部門密切聯系,大家為打假出一份力,同時政府部分應該迅速、給力,不能給造假留有余地。一些不法的造假者往往就是看中政府處罰不嚴厲而來的。在這里,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該提高處罰的力度,讓他們往后再沒這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