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阿迪達斯宣布關閉在華唯一的直營廠不久,記者日前從2012年廣州流花國際服裝節和第六屆白馬服裝采購節上獲悉,國內服裝產業由于成本壓力加大,也已呈現服裝廠外遷東南亞的趨勢。
此前阿迪達斯宣布,“今年晚些時候將關閉在華唯一直屬工廠”。實際上,阿迪達斯并不是撤離的第一家,早在2009年,耐克就關閉了在中國的直營廠,把生產基地移去了成本較低的東南亞。而Clarks、K-Swiss、Bakers等國際鞋業巨頭爭相在越南、印尼增設生產線。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大型服裝企業也正加速將生產重心從中國轉向東南亞。
同時,中國制造商也在做相同的選擇。“現在一些同行紛紛將工廠搬遷到東南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的勞動力成本比國內低很多,如越南,聘請一個服裝工人只要月薪500元,印度最低250元,孟加拉則是300元左右。但在廣州,僅聘請一個車工,每個月最低支付2500元到3000元,一些中高端服裝企業更要向工人支付4000元的月薪。”汕頭美星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莊澤群對記者表示。
廣東省內的部分休閑服飾十大品牌生產企業經歷了從廣州到江西,再到廣西,最后到越南的遷移過程,目前越南的生產成本要比國內低最少30%左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副會長、紅棉國際時裝城總經理卜曉強表示。而凡客總裁陳年甚至預測,到2015年左右留在中國的服裝工廠或許不足30%。
給中國服裝、鞋類企業帶來挑戰的不止是工廠的外遷,更讓人擔憂的是有部分消費者開始追求東南亞制造。
日前,在廣州萬國廣場的多家工廠直銷店,記者見到竟然有不少消費者專門尋找來自越南、印尼、印度生產的耐克運動服和球鞋。“覺得質量不錯,價格還很便宜。”消費達人黃先生告訴記者。
很多香港、廣州的采購商在購買的時候都指定要越南加工的商品。越南制造不但工藝優良,價格還要比國內的便宜很多。”卜曉強向記者透露。
對此,萬國廣場的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一些國際大牌通過工廠直銷店銷售來自東南亞生產的產品,價格比國內產品要便宜三分之一左右,他們的策略就是走低價路線希望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孫 晶 李宜喬
不可完全拋棄勞動密集型產業
7月份進出口增速遠低于市場預期,實現全年外貿10%的增長目標面臨壓力。很多人認為,外貿下滑的關鍵因素是主要出口市場經濟不景氣。筆者認為,外需下降只是外貿危機的導火索,中國自身國際競爭力下降導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流失才是外貿危機的根源。
為什么說中國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嚴重通貨緊縮變成嚴重通貨膨脹。在這種背景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為中國賺取外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遭到重創,許多企業因無法承受高成本壓力而流出中國,尋找成本低廉的地方組織生產經營,其中包括耐克、阿迪達斯等世界500強企業。也就是說,中國的有效生產力開始流失,中國經濟長期以來賴以實現高速增長的出口引擎遭到了削弱。
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外企撤離效應擴散 中國服裝企業也在外遷”,轉載時請保留文章版權來源網址中國十大品牌網休閑服飾品牌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