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它早期的單一功能,服裝再也不是遮羞和保暖的代名詞了。人們對于服裝的追求已不僅僅滿足顏色的豐富多彩和款式的變化萬千,現代人們對服裝的消費觀念是重視自我,追求品位、個性、時尚,人們希望服裝在帶來美的愉悅的同時,也能帶來舒適及健康享受。服裝服用性的含義正在逐漸地擴大、加深。服裝的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服用性的要求。
一、服裝的品牌
品牌,是人們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售后服務、文化價值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一種信任。品牌已是一種商品綜合品質的體現和代表,當人們想到某一服裝品牌的同時總會和時尚、文化、價值聯想到一起,服裝企業在創品牌時不斷地創造時尚,培育文化,隨著企業的做強做大,不斷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向產品開發優勢、產品質量優勢、文化創新優勢的高層次轉變。當品牌文化被市場認可并接收后,品牌才產生其市場價值。
在服裝行業的產業轉型升級的轉變過程中,其核心戰略其實就是品牌戰略。內衣十大品牌工作始終與企業的核心價值保持高度的一致,真實反映企業的價值觀,形成企業內在文化和外部傳播效果的完美統一,使品牌的核心作用和顧客或相關利益者建立一種特殊關系。一個成功的服裝品牌,蘊涵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經營者的核心價值觀,品牌沒有文化的積淀如同人沒有思想一樣。因此,中國第一紡織網報導,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在不斷地打造和培育自己的企業文化,同時不斷地對自己的品牌服裝進行文化滲透,而消費者對服裝的品牌價值追求也已不僅僅是一件滿足其實用需求的“實物產品”,而是一個既能滿足實用需求,又能滿足精神需求的“品牌產品”。對于品牌服裝來說它強調的不是這件衣服功能、面料、設計,強調的是一種生活狀態,穿這樣的衣服,可以代表優雅、時尚、受人尊重,讓人對你刮目相看。因此隨著品牌的不斷推廣,內涵在擴大,商業價值也在不斷提升。
二、服裝的價值
馬克思認為價值一詞有“起掩護和保護作用的,可珍貴的,可尊重的,可重視的的基本含義。我國社會科學界一般認為價值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二是指客觀事物的有用性或具體的積極作用。服裝有兩方面的價值:自身價值和附加價值。服裝的自身價值主要指服用性,它包含了服裝的原材料性能(外觀、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設計師的勞動創造及做工等,附加值主要是品牌的價值。服裝品牌的商業價值是上述兩種價值的集中體現。
三、服裝的服用性
簡單地說服用性就是服裝適合穿著的性能。隨著時代的變遷,服用性的含義也隨著變化,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服飾文化,從最早要求的穿著舒適逐步過度到既舒適又要衛生健康且安全。當前服裝的服用性概括地說有三性,即舒適性、美學性、安全性。服裝的舒適性從廣義上來講是指著裝者通過感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和知覺對所穿著服裝的綜合體驗,包括生理上的舒適感,心理上的愉悅感,和社會方面的自我實現自我滿足感。服裝作為其舒適性功能是作為環境變化的緩沖,要求冬天保暖,轉變與儲蓄熱量,夏天散熱,從皮膚散發熱量,保持皮膚沒有汗液、干爽舒適。汗水一旦出現,理想的衣服能很快地將其吸取并排出,保持皮膚的舒適感,而欠佳的衣服只能讓汗水留在皮膚上,透氣過小,體內溫度不易排出使人感到悶熱不適,透氣性過大,因外界大氣溫度的變化會迅速影響皮膚,也不相宜。觸覺,主要在原料和織物的組織結構,反應在手摸和皮膚的感覺,是個綜合性指標,通常稱“手感”,實際上它包含著物理、心里和生理因素的復雜概念,對不同季節的不同服裝其手感的內含不同,如夏季服裝追求絲狀柔滑感,冬季服裝追求毛狀彈性感等,高檔的產品尤其要講究手感,一般來說織物的手感越好,其服裝的服用性也越好,穿著越舒適。
服裝的美學性包含光澤、色澤、款式、材質、配鈽等,她要使服裝色彩、線條與膚色、體型協調,服裝款式、材質與身份、職業相符。服裝光澤主要來自織物,織物的光澤與染料及纖維有關,有絲狀光澤的織物較為美觀;美學性還包括服裝的成形性和形態保持性。服裝的安全性問題主要來源于服裝面料生產加工過程使用了種類繁多的化學物質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如可分解芳香胺、甲醛、pH值超標、異味。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嬰幼兒服裝及直接接觸皮膚的內衣、T恤、襪子等,兒童服裝還要求拉帶和繩索符合要求。
歡迎轉載分享本文“論服裝品牌,價值及服用性之間關系”,轉載時請保留文章版權來源網址中國品牌網內衣品牌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