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長虹選擇以廚衛電器作為切入點,試水小家電市場,并在當年取得了1個多億的銷售額。中國十大廚衛電器品牌2011年,廚衛電器(包括抽油煙機、灶具、燃氣熱水器)取得了2個億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0%。在2011年小家電行業普遍低迷甚至負增長的背景下,這一高增長率,令長虹好似發現了又一塊新大陸、開采到了又一塊生意增長點的金礦。在歡欣鼓舞之際,旋即,從今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招商,同時,在廣東中山市南頭鎮,集商務、研發、生產、倉儲于一體,占地32畝,建筑面積近35000平方米的長虹廚衛基地將在今年10月全面建成投產。屆時,長虹將形成年產近300萬臺/套廚衛產品的生產規模,一時間,從長虹高管到經銷商,都對小家電在未來3年內沖破10個億,信心滿懷。
60%增長的背后,有多少泡沫?是否具有可復制性?
低基數上的高增長?
2011年對比2010年同比增長60%,單純從一個增長率數字看,是很好看。但請大家不要忽略了這樣的實際情況,你的計算基數是多少?2010年的1.25億。自己跟自己比,1.25億基礎上的60%和10億、50個億的基礎,其60%的數字價值完全不是同一含金量。
市場份額占比相當低!
2011年,整個廚衛電器市場的總市場容量,至少500億!拿自己跟整個行業比,長虹的2個億僅僅占0.4%,這有什么可喜笑顏開的呢?
入市階段的高市場投入?
依常理,任何廠家進入一個新行業,一定會在前期投入重金去打造中國十大品牌、培養市場、建立認知,這種高投入是否持續?這種高增長,是否延續?前期的高投入,是否能夠在后期帶來穩定的回報?
能否從川渝走向全國?
這2個億,是分布在中國市場的哪些省市?如果絕大部分都分布在長虹的大本營-川渝,那對川渝以外的市場號召力很微弱。
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往往在表面的勝利面前喜形于色、忘乎所以、自信爆棚;
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往往在階段的順利面前自以為是、凌駕規律、忽視對手。
希望長虹,不要犯無數中國企業犯過的錯誤,還是冷靜地思考,慎重地決策,為好。
留給長虹的市場機會
品類的行業集中度還不高
目前長虹進軍的小家電十大品牌,還是以廚衛電器為主,包括抽油煙機、灶具、消毒柜、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十大品牌。在煙機灶具這塊,方太、老板、西門子保持著市場前三名,華帝位居第四。前三名銷售額市場份額加起來還不到50%,行業集中度不高。在燃氣熱水器這塊,萬和、萬家樂、AO史密斯、林內前四大品牌的銷售額市場份額加起來,也僅僅剛過50%,行業集中度同樣不高。低行業集中度、各地并存的區域性品牌的弱小、相對比傳統黑電和白電的毛利空間,讓長虹可以有機可乘!。
有特色的差異化產品
長虹廚衛電器,打智能這張牌,也順應了行業發展趨勢。產品確實是重點,長虹想做大,你的產品應該如何定位?產品的USP是什么?與母品牌的關系如何保持?尤其是廚衛電器十大品牌,是消費者“低關注度、高參與度”的細分品類,具有家裝和家電雙重屬性:往往都是消費者在裝修時,才開始瀏覽和比較,后發的特色產品,會有后發的機會。最后,不得不提醒長虹,廚衛的專業化服務甚至比產品更重要,你的服務能力足夠專業么?如何迎頭趕上?
從川渝走向全國
利用長虹在全國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在黑電、白電的銷售、專賣店體系,如果果真如能夠強化內部協同能力,“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策略能夠落地被執行,是有可能快速走向全國的。特別是長虹已經在全國有近6000家長虹專賣店,這種自建的渠道,是非常有保障的銷售平臺,如果協同好,確實要比眾多的地方性品牌手操更多勝券。想法能否變成做法?拭目以待。
橫亙在長虹面前的競爭屏障
即便有如上這幾種機遇,但長虹要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少:
品類巨頭的擋路
長虹廚衛電器,還很弱小,在整個行業中還排不到前10名!當你1、2個億的時候,那些巨頭沒有感覺,不會理睬你。但當你的發展觸及到別人的市場份額時,行業巨頭們一定會把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會用各種方法絞殺你,如何在小家電領域,跟細分的品類巨頭競爭,長虹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零售渠道的高門檻
目前長虹在招商,整個家電的銷售鏈條,仍然是傳統的廠家-經銷商-零售商-消費者,廚衛電器的零售主渠道是家電連鎖賣場(如蘇寧)和建材市場(如紅星美凱龍),這兩種渠道無論是由廠家直營操作,還是經銷商代理操作,其進場費、管理費、促銷費這些費用門檻,都是無底洞,長虹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血雨腥風的中低價格區間
以筆者12年的消費品咨詢經驗,在任何一個消費品行業中,中低端和低端產品的競爭都是最激烈的!品牌和產品的可替代性很強!消費者的忠誠度很差!而方太、老板占據了煙機灶具的高端和中高端市場,銷售臺數雖不一定最高,但銷售額和利潤額很客觀。反之,在中低端和低端市場,即使銷量再大,但是為了爭取每一個消費者所消耗的打折、降價、促銷品成本,都會讓這一價格區間的廠家即使多銷,也未必有薄利。長虹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大產能工廠投產后的開工壓力
今年10月份,長虹在中山的生產基地將投產。工廠一旦開工,運營成本不低。為了讓工廠的開工率高,為了讓生產出來的成品庫存盡快出倉,長虹會不會向經銷商和零售渠道壓貨?會不會出現竄貨和砸價?會不會很快把自己的價格體系擊穿?長虹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勝不驕、敗不餒。
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必須理性決策、精準決策,這,才是基業長青之道。
穆兆曦
中國決策研究院院長優識精準營銷咨詢創始人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穿越決策思維理論締造者
著有:《決策-穿越時空》、《決策-商業模式》、《決策-點帥選將》、《決策-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