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問題在波及日本整車企業在華的生產和銷售之后,負面影響還在進一步深化和擴散。
目前,日產企業接到的訂單數量同比下滑20%左右,這主要是因為在華的日系車企業業務下滑所致,如果矛盾一直無法化解,未來不僅日本本土的汽車工業將受到巨大的打擊,很可能中國的汽車產業鏈也將受挫。”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預測。
目前中日矛盾對于汽車產業的影響還沒有波及長城等自主品牌,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長城諸多車型在動力系統上使用的部分零部件來自日本。
如此看來,如果中日矛盾進一步惡化,中日汽車零部件貿易受到的影響將進一步升級,自主品牌也或將受到波及。不僅如此,由于日本汽車產業在華高度的本土化,“未來,這些企業上游的零部件企業和下游的服務性行業都將受到牽連。
首先受到打擊的是日本在華的整車制造企業。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9月日系車銷量同比下降40.8%,日產、豐田和本田銷量下滑最為明顯。其中,豐田9月銷量為44100輛,同比減少48.9%;日產為76100輛,同比減少35.3%;本田為33931輛,同比下降40.5%。
受到影響的不僅包括日本在華合資車企,日本本土汽車制造企業也受到不小的沖擊。《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根據日本8家主要汽車生產企業最新公布數據,9月日本汽車國內生產734341輛,同比減少12.2%。除富士重工外,日本其他車企產量均低于去年,其中豐田、日產、馬自達產量分別同比減少12.2%、13.9%、20.9%。
進入10月,這種影響并沒有減弱的勢頭,而是在進一步蔓延,甚至已經波及日系在華的零部件企業。
一位不愿具名的日本在華合資零部件生產企業銷售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公司主要是為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業提供一些內飾配件。目前我們公司的業務已經受到了影響,接到的訂單數量同比下滑20%左右,從目前來看,這種情況似乎沒有改善的跡象,到年底業務量很可能將繼續下滑。”
其他不少日系在華的零部件生產商業務均受到不小的打擊,小絲制作所是另一個代表。據了解,小絲制作所是日本大型車燈生產企業,很大一部分訂單來自于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業。由于這些車企銷量下滑,該公司廣州工廠的產能已經減半,原定于2013年開工的新工廠增資增產計劃也因此擱淺。